薛仁贵,汾阴薛氏南祖之后薛安都的六世孙,唐初名将,在贞观时从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收复辽东,击破突厥,功勋卓著,名扬天下,有“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故事流传。在辽东战场上,薛仁贵身着白色战袍,手中拿着戟,腰鞬里放着弓,率先冲入敌阵,无人能挡。唐军趁着薛仁贵营造的气势进攻,大败敌人。唐太宗从远处看见了,派人去问穿白色战袍的先锋是谁,并特别予以召见,并提拔他为游击将军。等到大军还朝后,唐太宗对薛仁贵说:“我旧日的将领都老了,常常想提拔骁勇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得到辽东我不高兴,我高兴发现了你这位猛将啊。”薛仁贵西征天山时,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有骁勇骑兵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兵慑于薛仁贵的神威都下马投降。薛仁贵乘势挥师冲杀,九姓铁勒大败。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667年9月,薛仁贵率军赴高句丽平叛。唐军将领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句丽乘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队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5万余级。668年2月,薛仁贵率3000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为由,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共杀死、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克扶余城。唐军一时声威大震,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服。之后薛仁贵一路南下,与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一举攻克平壤。薛仁贵晚年任代州都督,镇守雁门,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大将问曰:“唐将为谁?”答曰:“薛仁贵。”突厥大将曰:“吾闻薛将军流放象州死矣,安得复生?”薛仁贵脱下头盔,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引兵撤退。
薛讷是薛仁贵的长子。圣历元年(698),突厥入侵河北,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抵抗突厥。他镇守边疆多年,累有功勋。景云元年(710),薛讷被任命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成为唐代第一位获得节度使之名的大将。开元二年(714),薛讷以陇右防御使之职率大军与吐蕃作战,大获全胜,升任左羽林军大将军,同年拜相。
薛嵩,薛仁贵之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子。薛嵩曾参与“安史之乱”,后来反戈,归顺朝廷,被任命为相州刺史、昭义军节度使,治理地方有方,颇得朝野好评。薛嵩去世后葬于夏县,《薛嵩神道碑铭》由礼部郎中程浩撰文,“唐隶四家”之一韩择木之子韩秀实书丹,哀荣备至。
唐代是汾阴薛氏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有三人官至宰相,多位家族成员与皇室联姻,薛氏家族成为“关中郡姓”。因为家族的地位显赫,一些文化世家也与薛氏家族联姻,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祖母、叔母都是汾阴薛氏。
万泉古城残存的薛通城墙
【宋元明时期】
世家余韵,再度辉煌
薛奎,汾阴薛氏之后,其祖上迁居绛州(今新绛县)。薛奎是北宋名臣,历任户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薛奎有五个女儿,北宋名臣王拱辰、欧阳修都是薛奎的女婿。
薛绍彭,字道祖,汾阴薛氏后裔,自称“河东三凤”之后,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薛绍彭的楷书、行书、草书皆佳,有晋、唐书家法度,历来书家对其评价颇高。赵孟頫云:“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元代学者、书法家危素赞誉其书法:“宋之名书者有蔡君谟、米南宫、苏长公、黄太史、吴练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若也。”明王世贞甚至说“宋人唯道祖可入山阴两庑”。其草书作品《昨日帖》,笔法流畅,神采飞扬,婉丽之中有遒劲之风。字间不相连,但形断意连,在章法上有王羲之《十七帖》之神韵。
薛景石,金末元初著名的木工理论家,木工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总结者。薛景石的著作《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唯一由木工匠师撰写的学术论著。明代初年,《梓人遗制》被收入《永乐大典》。古代称木工为“梓人”,《梓人遗制》即木工的著述。全书共有图110幅,每幅图都注明部件名称、尺寸和安装位置、制作方法。该书对研究宋元纺织机制造技术和制车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梓人遗制》是我国机械史、特别是纺织机械史中一部有影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