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顺昌之战简介 宋朝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

2020-11-12 23:18:34 作者: 宋朝顺昌之战

顺昌之战的过程

金军游骑进抵顺昌城郊,刘锜设伏擒获金军千户两人,得知金将韩常和翟将军部屯驻距城30里的白龙涡。刘锜乘其不备,派兵千余人夜袭其营,斩获甚众。

1.顺昌之战背景

南宋建立后,由于对北方的金政权一直奉行妥协投降政策,未能积极备战,从而给金兵进一步南侵创造了条件。

1127年,金朝统治者灭亡北宋后,不断发兵向江南侵扰,宋统治者一味逃跑,不敢抵抗,但黄河两岸的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以各种形式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南宋抗金战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金军的精锐部队接连受挫,战斗力大大削弱。绍兴五年(1135年),金军与伪齐联合攻宋遭到失败,更加暴露了金军的虚弱情况。但尽管如此,宋高宗仍一心一意与奸臣秦桧合谋,不断派使臣向金求和。金国统治者为达到不战而使南宋屈服的目的,同时,给金军一个休整的机会。

绍兴九年正月,与南宋签订了一个和约。根据这一和约,宋方须割地、赔款,对金称臣。当南末统治者庆贺和约成立、大肆封官进爵之时,金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作好了战争准备,遂撕毁和约,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兵分四路,再次发动南侵战争,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

金将兀术亲率精兵十余万进攻宋朝东京(今开封)。由于宋朝毫无战备,所以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洛阳)相继失守。接着,金兵就把矛头指向顺昌(今安徽阜阳)。顺昌北濒颍水,南有淮河,东接濠州(今安徽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西接蔡州、陈州,是屏障淮河的要口,通汴梁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在宋金争夺战中,江淮占有重要的位置。金要灭亡南宋,就一定要先夺取江淮。南宋要保全自己,也一定要保全江淮。因此,在一百多年间,宋金在淮河南北的争夺战,见于记载的就有一百多次。

金军进攻初期气势汹汹,但不久即遭到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璘等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从而遏止了金军的进攻气势。其中以刘锜指挥的顺昌保卫战最为突出。

2.顺昌之战经过

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历时30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六月二十三日至六月三十日,历时7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第一阶段

公元1140年,金人允许归还宋朝三京。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率王彦旧部八字军等近2万人,由临安(今杭州)取水路北上赴任,五月十五日,抵达顺昌,闻金军毁约南进,其前锋军已进抵距顺昌300里的陈州(今河南淮阳)。

有的将领见此情况,主张南逃。卖国贼秦桧也要他及时撤防。刘不同意,认为顺昌有城可守,有粮数万斛,可以一战。刘锜鉴于顺昌地处淮北颍水下游,为金军南下必经之地,遂与知府陈规商定,坚守顺昌,令军凿沉舟船,决心抗击金军。

他下令凿沉所有的船只,并把自己的家属安置在一寺庙中,门外堆满了柴草,然后告诫守卫的士兵:“如果战事不利,就先焚烧我家,不要使我的家属沦落敌手受到侮辱。” 在刘锜和顺昌知府陈规的领导下,军民同心协力,“男子备战守,妇女砺刀剑”。城上设置了许多防御箭矢的工事,外城根构筑了羊马圈式的土墙,墙上开了许多便于观察,又可射箭的孔洞。刘锜把部队分成几个部分,轮流战斗和休息。同时在城的附近设了伏兵,准备袭击敌人和捕捉俘虏。经过六昼夜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顺昌的防御准备。

六月十一日,刘锜察知金军在顺昌城外三十里的白龙窝驻扎,便乘敌立足未稳,派兵千余乘夜袭击,首战告捷。十五日,金军三万余人进围顺昌。为了迷惑敌人,刘下令打开所有城门。金军恐有埋伏,不敢靠近,只在远处放箭。金军后退时,刘乘机挥军掩击,不少敌军淹死于颍河中。刘又连续两次趁着有雷雨的黑夜袭击金营,给敌军以大量的杀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