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这句诗出自李白的《秋下荆门》。而诗里说的剡中就是指现在浙江省绍兴的嵊州市一带。据《广博物志》记载:“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嵊州因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优势,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其实在这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还孕育出一门传统手工艺:竹编。并且于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四明山西麓,由于气候温和,盛产各种翠竹,素有"水竹之乡"之称。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竹编之乡”。
在义乌文博会上,我就遇见了精致的嵊州竹编,随着现代对竹制生活用品的需求减少,竹编也由日用品转向工艺品发展。看到现场栩栩如生的用竹篾打造的动物形象,不仅展示出高超的编织工艺,还展示着当代工匠精神的艺术魅力。
嵊州竹编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