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这个宰相有点拗

2020-11-13 20:10:01 作者: 王安石:这个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一年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同时,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的领导机构,权力凌驾于三司之上,开始推行新法,这就是历时15年的“熙宁变法”。

变法变味仍不悔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相继颁布了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法令,法令的设立初衷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军事储备,让百姓切实得到实惠。新法的推行的确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是随着新法的逐渐深入,各地执行官员出于各种目的强行摊派,反而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导致了“国富民贫”的后果,这显然有违王安石的初衷。

另一方面受新法影响更严重的则是有权有势的既得利益人群,新的法令限制了他们大量兼并土地的行为,更限制了青黄不接之时利用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市易法限制了奸商对市场的垄断,利于稳定物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大商人的利益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王安石像,网络图

新法推行几年时间后,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军队的将士素质和武器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国力明显增强,但是各地百姓负担明显加重,严重的甚至流离失所,于是有人聚集围攻王安石的宰相府以示抗议。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保守派也强烈反对,不断有官员上书宋神宗,要求停止变法,贬斥王安石。

变法进行到这个阶段,能否得到最高层的支持是持续的关键。王安石显示出自己性格刚硬倔强的一面,他一方面奋力驳斥保守派的攻击,一方面向宋神宗力陈坚持新法的必要性。在宋神宗支持下,众多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的大臣纷纷被贬,朝廷上下难免怨声载道。

天赋禀性拗相公

王安石一直是个“拗”人,一旦他认准的事情绝对不会中途改弦更张,这一性格自从他踏入仕途就显露了出来,为他树立名声的同时也招来诸多不满。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曾经做过包拯的下属,包拯虽然被人称作铁面无私,但是对自己的下属很不错。有一次衙门院里的牡丹开花了,包拯就在院中设宴,邀请大家来赏花饮酒。司马光和王安石平时都不喜欢喝酒,但是在宴会上,司马光好歹喝了几杯。王安石则不然,任凭谁怎么劝都是不喝,一场宴会下来滴酒不沾,弄得当时顶头上司包拯十分难堪。

这样的不通人情自然会让许多人不喜欢他,但是正像当时的耿直名臣范仲淹等人一样,他并不大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始终将“心怀天下、救济百姓”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即便是事与愿违的时候也往往难改初衷。

王安石纪念馆,网络图

1076年,王安石的长子去世,已经在朝廷上下饱受无数质疑与打击的王安石更觉心灰意冷,主动辞去了宰相职位,回到江宁隐居。新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仍然得以执行。

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9岁的宋哲宗即位,一直强烈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全面废除新法。

乡间寥落一老翁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罢相回归田园,在当地人看来,他只是一个穿着寒酸的瘦弱老头,骑着一匹干瘦的小毛驴在乡野间闲逛,看上去自由自在却也有几分寥落。当他听说朝廷要变动新法时,开始并不在意,及至听说要废除募役法和青苗法时,不由沉默良久才轻声说道:“此法终不可罢也!”

王安石像,网络图

1086年,王安石病逝于江宁,时年六十六岁。消息传来,他的政敌司马光惋惜地说道:“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争斗半生的政敌,对他身后的评价仍然不失公允。

千年来后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则是毁誉参半,有人赞扬他是千年难得的伟人,有人则说他是国家衰败的罪人。如果王文公有知,一定只会微微扬起脸来,云淡风轻地说上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