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021年出生于江西临川。他的父亲当时担任临江军判官,官职不高,而且经常在全国各地调动任职,年幼的王安石因此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见识各地风土人情的同时,对于百姓疾苦有着极为真切的感性认识。
江西临川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曾经担任宋仁宗朝宰相的晏殊是江西临川人,翰林学士、文坛领袖欧阳修祖籍也是江西。王安石和晏殊年龄相差悬殊没有什么交集,和欧阳修却不同。欧阳修大王安石14岁,两人曾经有多年同朝为官的经历,又因为都以文扬名,欧阳修对王安石十分赏识。
欧阳修画像,网络图
一心只做地方官
1042年,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到淮南担任节度判官。任期满了之后,王安石得到一个参加京试入馆阁的机会,但是王安石放弃了,他上书称宁愿在地方上做一个县官,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于是就被派往鄞县任知县。
鄞县位于现在的浙江省宁波市,靠山临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个富庶之地。王安石到任之后广泛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此地虽然临海却有干旱隐患,历史上也有这方面的记载。于是他动员当地百姓闲暇时疏浚川渠,兴修水利,在少雨年份很好地避免了灾情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和实干精神。
当时朝中欣赏王安石的人除了欧阳修之外,还有时任宰相的文彦博。文彦博一向秉公执法,有贤相之称,他了解到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时的作为之后,多次向朝廷举荐。欧阳修也曾经多次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认为这样的人才确实应该予以重用。
面对朝廷的多次征召,王安石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认为担任地方官能够更好地了解百姓生活,更切实地改善当地情况,更能够发挥个人才能。
一时之间王安石被当时的官员认为是淡泊名利、无意功名的典范。
宋仁宗像,网络图
洋洋洒洒万言书
虽然不愿去京城做官,但是并不意味着王安石不关心朝政。1058年,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期满进京述职时,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奏给朝廷。在奏章中,他以自己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历为依据,切实指出时政弊端,首次提出了革新变法的主张,认为当前内交外困、财力匮乏、官员贪污的局面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够切实改变,主张大力进行政治改革以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此时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已经过去了12年,当时新政进行了刚一年时间就面临权贵们的极力反对,宋仁宗最后只得停止新政,并罢免全部新政主持官员以了事。现在面对王安石又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又何尝不知道王安石所说的正切中时弊呢?只是坐观全局,他更清楚如果真按照王安石的主张进行变法,阻力将会是何其强大!
所以王安石一番苦心写就的万言书到了宋仁宗手里,并没有引起什么直接反响。直到1063年宋仁宗去世,王安石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变法主张。
历经三帝始变法
宋仁宗后即位的是宋英宗,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堂侄,后来收为养子。宋英宗本来对当皇帝兴趣不大,不过迫于情势只好勉为其难地主持朝政。坐到皇帝位置上,宋英宗刚开始也的确想有一番作为,他认识到宋仁宗当政时的弊端,于是重用改革派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的执政思想还没来得及推行就于1067年因病去世,在位时间不到4年。
宋神宗像,网络图
宋英宗驾崩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这就是宋神宗。即位时宋神宗只有19岁,正是敢想敢干的年纪,他又一向胸有大志,深知自太祖朝时历代先祖就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无奈国家贫弱一直没能成功,因此一即位他就急于打破眼前墨守成规的定局,改变这种难以作为的现状。
此时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已经成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神宗多有耳闻,于是他即位不久就起用王安石,君臣二人最终思想取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