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楷书,为何“行书化”?

2020-11-15 16:52:39 作者: 赵孟頫的楷书

二是在书碑上,赵孟頫也有意效法李北海的行楷之法。赵孟頫以极大的热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众多碑版中以楷书碑版成就最高。他糅合了在智永的《千字文》中获得的楷法与李邕的楷法,除去之前占绝对优势的颜柳书碑,创造了一种楷中 见行、静中寓动的楷书书风。总而言之,正是赵孟頫创造性地吸收了李邕书法的精髓,才有了今天使我们乐于称道的“赵体”。

宋“尚意”书风对赵孟頫楷书行书化的影响

赵孟頫虽然作为占据元代书坛盟主地位、引领复古主义形成的代表人物,以师古为尚,深察古法,追随“二王”,然而,对于“宋四家”赵孟頫一直给予肯定的目光,宋“尚意”书风或多或少也会对赵孟頫楷书行书化的确立产生影响。

“尚意”中的“意”指的是书家内心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尚意”即特别注重书家的主观感情 的作用,格外追求创作心态的自由。“尚意”书风的主角是苏轼,这正是基于他“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思想。

赵孟頫于大德五年书《赤壁二赋册》,其在《赤壁赋》卷底写下跋文,并绘画东坡肖像,唐棣也在此卷上留下跋文,云:“东坡二赋,松雪每喜书之,尤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年用意之深如此。”

赵孟頫曾于大德七年画《重江叠嶂图》。《烟江叠嶂图》原为王晋卿所作,苏东坡即有诗题,此诗用语言展示了画面的情景,隐寓了归田的思想。赵孟頫所画的《重江叠嶂图》与王晋卿所画相近,大德七年间赵孟頫正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一职,其在任职期间思想上也有隐归之意,这与东坡的诗意合。

赵孟頫跋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云:“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而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董其昌在其题跋中曾记曰:“余尝见赵吴兴作米书一册,在吏部司务蒋行义家,颇得襄阳法,今海内能为襄阳书者绝少。”可见赵孟頫对米芾的书作也有临习,这也可从其在大德元年所书的《行书二 赞二诗卷》中看出。

苏轼《渡海帖》局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了解到,赵孟頫在高度崇古的理念下,对宋“尚意”书风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解,近而影响了其楷书行书化的形成。

胡汲仲谓赵氏书法:“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赵孟頫作为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视,他的书体彪炳史册,被树为书家楷范,其书法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以及当今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