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混乱时期,近六成人口瞬间蒸发,仅屠杀事件就发生了47次

2020-11-15 16:08:07 作者: 史上最混乱时

“魏晋南北朝”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乱世。

在这四百年光阴里,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中原。兼并、侵略、政变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不断在各势力间上演。

这一时期,黎民苍生受苦受难,老百姓在偌大的天地间无处安身。唯有西晋三十六年,国家处于短暂的和平之中,但即便是在这名义上的统一期间,西晋的内部矛盾亦极其惨烈。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重审这段历史,就会发现:魏晋南北朝不过是秦汉旧制度瓦解所引发的恶果,这一时期世族与国家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

黄巾起义,可称得上是魏晋南北朝乱世之开端,就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黄巾起义,实际上是汉代弊端爆发的必然结果。即便没有张角站出来,也会有王角、李角揭竿而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汉末年,汉统衰落,外戚、宦官借机寄生于王朝的龙脉里,汲取皇权系统中最后的养料。在朝廷之外,名门望族发展成为拥有私人武装的诸侯势力,占据了大量田产和匿户,成为盘踞一隅的土皇帝。这种现象,直接使社会的贫富差距被逐步被拉大,也让国力随之锐减。值此之际,倘若恰逢流年不利,水旱灾害接踵而至,便会引发严重的流民问题。

古中国的老百姓,无疑是最好应付的一类群体。

因为,只要让他们吃上一口饱饭,穿上一身寒衣,他们就会为封建集权歌功颂德。毕竟,我国长达两千年的“中世纪”是由皇权所主导的,而不像西方世界一样神权与皇权并行主导。然而,若“填饱肚子”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饥民就会化身向封建势力索命的饿鬼。我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民变都在指向一个事实:任何填不饱百姓肚子的封建集权,都会被群众推翻。

黄巾起义过后,曹操集团凭借“唯才是举”的发展战略,顺利地召集了一大批可造之材,并凭借屯田制这一经久不衰的发展策略,顺利击败了以世族为基础的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并在三国争霸中稳步胜出。很多人都以为司马氏效仿了曹操早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径,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这只是出自小说的观点罢了。司马氏之所以能顺利地篡夺曹魏政权,根本原因还是司马家族笼络了其他世族,成为受大姓支持的庞大势力。否则仅凭司马氏的权术,是无法撼动曹魏根基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晋王朝可谓东汉“回光返照”。

在制度上,西晋仍有着东汉的影子。然而,西晋不但继承了东汉的发展模式,还遗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这些导致东汉土崩瓦解的毒瘤,并没有随着三国时代结束而得到治愈,反倒在西晋王朝寄生,伺机以同样的方式颠覆司马氏政权。

由于,司马氏的崛起靠的是根基雄厚的豪门世族,所以,在夺取了政权后司马家族必定会给予这些世家优厚的回报。在此期间,西晋王朝沿用了“九品中正制”,让帮助过司马氏的世家得到了世袭官爵的机会。司马皇帝并没有看到,正是高门大户的贪暴恣肆导致了东汉的覆灭。

最可笑的是,司马家族一手重现了西汉年间的“七国之乱”,将其复原为“八王之乱”。司马炎目光短浅,为了防止曹魏失权的历史在自己身上重演,竟拆东墙补西墙,将司马氏子弟封为藩王,以此拱卫集权。在继承人的挑选上,司马炎再次展现了短视的一面。在众多司马氏子弟中,司马炎选择了最不靠谱的晋惠帝,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蠢货。

司马炎的种种举动,无疑为八王之乱的爆发推波助澜。遗憾的是,七国之乱时期汉景帝麾下尚有周亚夫这一国之栋梁,可八王之乱中的司马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这场持续了十六年的动乱中,各路司马诸侯自相残杀,以至于相继败亡。这种毫无意义的内耗,亦将西晋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西晋行将就木,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被数个势力瓜分。

永嘉之乱结束后,司马睿在众世族的拥立下登基,继承晋统,定都建康,掀开了东晋王朝的新篇章。然而,东晋王朝并不属于封建集权政权,至少该政权无法达到“集权”的程度。司马睿之所以登基,全靠王、庾、桓、谢四大家族的拥护。所以,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地方世族,而不是司马睿。并且,司马睿并非西晋王室的正统继承人,他以藩王身份据大统,所以,影响力十分低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