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之间的感情是“水”的话,那么这兄妹二人之间绝对血浓于水

2020-11-16 11:14:38 作者: 普通人之间的

在古代才女中,鲍令晖算是最“没有故事”的一个。关于她的生平记载,史料中仅有只言片语,她的名气远不及其兄长鲍照来得响亮。

鲍令晖生于南北朝时期,她的哥哥是名动中原的大文豪鲍照。根据史学界的惯例来推测,鲍令晖多半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她的容貌多半是一个“大众脸”。倘若她稍有姿色,凭借鲍照在文坛的地位和名望,史家肯定会对此大书特书。

正因长相平庸,所以默默无闻。古代名留青史且能让史家立传的女人,或丑的像钟无艳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或美若西施般沉鱼落雁。像鲍令晖这样的女人,似乎只有被一笔带过的命运。即便如此,也多半是得益于她哥哥的名气,以及她的才学。

鲍令晖有无婚配,我们不得而知。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女大当嫁,鲍照肯定会给妹妹谋一桩亲事。有这样出名的哥哥在,鲍令晖单身的可能性比较低。但可以肯定的是,鲍令晖绝对没有嫁入豪门,因为,“嫁入豪门”同样是史家不会放过的信息。

所以,鲍令晖所嫁之家,多半是名不见经传的殷实小户。

从鲍照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鲍家的文学基因还是比较优良的。鲍令晖多半与她哥哥一样,一辈子写了不少作品,但却没有多少作品能留存于世。遍历文献,我们仅能找出七首鲍令晖的诗作,且这七首大多为拟古之作,字里行间大家风范十足,却有临摹的痕迹。好在鲍令晖的作品质量很高,所以仍不失为佳作。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这篇《拟青青河畔草》写得有滋有味,读起来清新自然。至于这是鲍令晖为何人所作,我们就无从考证了。从诗中的内容来分析,文字描述的是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守土开疆的丈夫。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判断鲍令晖的夫君就是边塞将军。毕竟,历史不能杜撰,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不可毫无根据地瞎猜。

既然是《拟青青河畔草》,那么,亦有可能是鲍令晖对于当时社会状况有感而发所作,但未必是感同身受。就如这首《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一样: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作“代拟”之诗本就不易,特别是代作室妇思夫之诗,涉及到夫妇相恋的微妙情感,作起来就更难些了。古人说:“代哭不哀”。倘若,代作者不能深切地了解主人公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真情,自然是不能体味到她常日的痛苦和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的,所有,也就一定是“代思不真”,缺乏足以拨动征人心弦的情感力量。

鲍令晖的这首代拟之作,虽然不乏想象之辞,但这些想象,均以女主人公的真实痛苦和深切思情为依据。倘若,这个郭小玉不是处在难挨的思念之中,恐怕也不会请托女诗人代为作诗,故能造出夜共相思、晨同忧怨的逼真情景,表现了一种“经秋度春”、“持泪”相望的深沉情思。这首诗的构思新巧,用语却如洗净铅华的思妇一样,朴实真挚,显示的正是钟嵘《诗品》称道的“崭绝清巧”的诗风。

再来看看鲍令晖的这首《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这也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至于所代之人已无从考证了。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自你离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