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学欧洲人建城堡?日本学者的解释让人倍感自豪

2020-11-17 16:03:34 作者: 中国人为何不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最具知名度的皇帝之一。但自汉代以来,好大喜功的秦始皇便后世学者口诛笔伐,甚至成为了暴君的代表,而万里长城更是成为其“暴政”的典型代表。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为了修筑长城,秦朝可谓是用尽了民力,大量百姓倒毙在长城的工地上。受此影响,后世还编排出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而更加讽刺的是,长城的存在还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发动反秦起义的陈胜、吴广,正是前往长城戍边的楚国戍卒。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要问了。秦始皇为何宁愿让百姓大老远地奔赴北方边境,修建蜿蜒万里的长城,为何不能像欧洲人或日本人一样,依山建立城堡呢?

众所周知,城堡是欧洲封建时代的象征。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旧领土被日耳曼诸蛮族瓜分。查理曼帝国时期,更是确立了封建采邑制度。从国王到地方的普通骑士,土地层层分封,西欧被分割地支离破碎。封建主为了巩固对辖地的统治,他们往往会选择修建城堡。因此在西欧,可以用遍地城堡来形容。

与欧洲一样,日本同样喜欢修建城堡。特别是在日本战国时期,领主们倚靠着高山,修建了大量易守难攻的山城。

相比于长城“线”式的防守体系,城堡实际是颇具优势的。长城蜿蜒万里,即使有数十万守军,也会被过于漫长的防线摊薄。敌人只要集中力量,就可从一点突破。而城堡则不同,它们小而坚固,仅用少数兵力,就可阻挡大量敌军。即使城堡被攻破,敌军也会崩掉一嘴的牙。

实际上在周朝,中华大地也分布着大量城堡。当时,中国与欧洲中世纪一样,也采取着秩序分明的分封制。从周王到中层的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同时自然也有这样的城堡。为了限制诸侯实力太强,周王还曾明确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

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修建城堡再不受这条规定限制,上至诸侯,下至士大夫都竟相修建城堡。孔子曾试图在“堕三都”,也就是拆除鲁国权臣——“三桓”的城堡,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到了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一个效果都可以动辄数十城堡,让天下的统一变得难上加难。

当秦国花费六代人时间,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决定,废除分封制,同时拆掉封建领主赖以生存的城堡。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秦始皇)隳名城,撤关梁”,将国内许多城堡都拆除殆尽。

对于秦始皇的行为,许多老外都感到费解。于是他们在自己的历史论坛中提出一个疑问:为何中国人不能像西方人一样,修建大量城堡,抵御外敌呢?

对于这个答案,网友们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秦始皇不修城堡,是因为中国战争规模太大,动辄数十万,与欧洲、日本“村战”式的战争完全不同。面对十万大军,小小城堡就相当于铁靴前的石子。

还有人认为,中国式的城池,包含了外国城堡的功能。而与不能完全包裹市区的城堡不同,中国式的城池能将市区四面围住,这样就可以保护民众的安全。

然而在笔者看来,日本学者鹤间和幸的观点,或许更能解释秦始皇为何选择了长城,而不选择城堡。而他的解释,让我们倍感自豪。鹤间认为:“秦始皇与亚历山大、凯撒、成吉思汗等征服者不同,他最得意的不是攻城略地破军杀将的军功,而是自己实现了天下和平的理想。他敢于迎接战争,但极度厌恶战乱。他的志向是做个战乱终结者,创造“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的清平世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