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毕业的学生,在中国的空军中,可谓空前。他们名是第二期,实在也就是第一期( 以前的国内外空军人员,皆算第一期。)。这次毕业的总共不过四十八人,但是他们的成绩,极其良好......但是这区区四十八个人,无论如何精锐,力量总归是有些薄弱。我们想起仇敌的飞机将近三千余架,将校近万,而再看看这次北平招飞行生仅仅录取了三十人,不禁喟然长叹,更令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了。
下午,第九中队再次起飞作战,这次他们改变航线,直飞沪东,经崇明岛后,再转向目标区。不料,在吴淞口上空,发现日舰十余艘正向南航行。全队飞机在中队长和沈崇诲的带领下,向敌舰俯冲,敌人慌了手脚,急忙集中炮火封锁。霎时敌舰烟雾蔽空,火光冲天,而我空军均安全脱离目标,返回广德机场。这一天,我空军将士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年轻的空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激励了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陆军将士。
沈崇诲等人在胜利的鼓舞下,连日出击,8月15日,又继续轰炸日海军第三舰队,重创日舰。16日,追踪向杭州湾移动的日舰队,阻止其掩护日陆军登陆。数日的苦战,使我空军将士非常疲劳,但他们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从不叫苦叫累,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8月19清晨,驻扎广德机场的第二大队,奉命出击在吴淞即将登陆的日舰和部队,沈崇诲请战。他与一位航校第六期毕业生陈锡纯驾驶双座轻轰炸机904号,与其他6架飞机,飞至长江口,发现敌舰,绕道浦东。他急命后座驾驶员跳伞离开飞机,以便用自己生命与飞机、炸弹和敌人的兵舰同归于尽,但后座驾驶员坚决表示定要与前座的老师同生死。在这一刹那的紧急关头,飞机开足马力,推下机头,穿过敌人高射炮火,向敌舰撞去,二位烈士壮烈殉国。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九中队机群轻轰炸机。左边起第二架904号飞机就是1937年8月19日沈崇诲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时所驾驶的飞机(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位英勇壮烈的战士,显示出中华民族“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节。这一惊人壮举,是他们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最壮丽的战歌!是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升华。在这一英勇壮举中,他们获得了永生,灵魂常在,英名永存。
钱廷康:《空军勇士沈崇诲与日舰同归于尽》(《良友》,1940年,第150期,第52页)
编辑 | 朱明珠 李珍
排版 | 朱明珠 陈柳絮
美编 | 陈柳絮
校对 | 许子玮
审核 | 卢小兵 金富军
转载 | 段堃
可见,民族和国家的危难、学校的教育、校友战友的激励,进一步促使沈崇诲抱定了临难不苟、杀身成仁的决心。
航空学校标语(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沈崇诲深知工作的危险性,在航校,他与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四人约定30岁以前不成家。他们四人都做到了,不过沈崇诲、郑少愚、乐以琴都在单身的时候牺牲。他们立下这个誓言,一方面是出于传统的“国难未除何以家为”思想,主要是他们都抱定了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决心,不愿意有家室之累而让爱妻、家人承担悲壮的后果。多年以后,四人中仅存的罗英德说:“战争太残忍了,时代给予这批青年的担子也太沉重了,在他们正应享受爱情的岁月,却连想爱都不能痛快地爱;天上飞的固然悲壮地结束短暂的生命,无法与爱人常厮守,地上活着的则更令人同情,不但要面临爱人死亡的噩耗而抱憾终身,有的甚至要带着子女颠沛流离大半生。”
奋勇杀敌 屡立战功
沈崇诲毕业后,留在中央航校任飞行教官,不久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来到部队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空军战术,认真训练,还强调全队的团结合作,建议加强空中通信。由于他的模范行动,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