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尽忠报国沈崇诲
1937年8月19日,天气炎热,7架中国战机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借着晨雾掩护,沿着钱塘江,冲出杭州湾,逼近上海。经过激烈战斗,我军飞机投掷完炸弹,开始返航。这时水面又出现大批敌舰,我军904号战斗机忽然对准一艘最大敌舰“出云号”直冲下去。战友们欲哭无泪,只是轰鸣着,向舍生取义的英雄战友致以最后的敬礼。
两位英勇殉国的飞行员,其中一人就是清华大学1932级校友沈崇诲。
德智体全优的清华学子
沈崇诲,祖籍江苏南京。太平天国期间,沈家迁居湖北武昌。父亲沈家彝(1881—1955),曾任清朝刑部吏员。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与曾任日本外相、内阁总理大臣的广田弘毅是同班同学,两人私交甚笃。沈回国后曾任大理院推事、厅长,奉天省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法院院长,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律师,大法官。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员。
1911年,沈崇诲出生于武昌。由于沈家彝工作经常奔走于各地,沈崇诲出生不久就随父母赴上海;不到一年,又赴北京。此后,不断辗转于天津、奉天、北平等地。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沈崇诲幼年的教育落在母亲肩上。沈崇诲回忆:“认方块字,读古文,学习加减乘除,日夜的督促,她是我当时心目中之最敬畏的人。可是进了学校以后,高小,中学,大学,在这十三年的过程中,自然折磨是有的;不过每次经过母亲的鼓励与安慰,一次,二次,以致无数次的,终使我完成了所有的学校教育。这时,我对于‘母爱’二字也就深深地领会到它的真谛。”
母亲教给沈崇诲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国的情感,在沈崇诲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和对英雄的崇拜。沈崇诲在1934年写的《我的自传》回忆“青年们多半是富于爱国热忱的。我从小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对于岳飞、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真是钦仰得五体投地!五卅,六三......无数次的耻辱,曾使我痛哭流涕!恨不能立即就去和敌人一拼!”家庭和学校教育、空前的民族危机,沈崇诲以“尽忠报国”自勉。
1920年春,沈崇诲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成达高小由徐树铮创办,学生一律住校,并且要接受严格军事教育,沈崇诲学习成绩优异。1922年,沈崇诲入南开中学。初中三年和高中两年,沈崇诲热衷于体育运动,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没有一门课获得甲等。到了高三,沈崇诲觉得再如此下去不成,应该振作。沈崇诲在九个月时间里,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大进。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考入清华是沈崇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他说考取清华大学“不但使我的双亲快慰,就是在我个人的青年生活史中也是最光荣的一页,并且我一生的关键也就树立于斯”。
沈崇诲入校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钟灵毓秀的清华园,在众多名师教诲下,沈崇诲刻苦勤奋,立志学好本领为国家效力。沈崇诲回忆清华四年求学生涯,“第一年觉得很吃力,可是经一二年的苦干——这二年中晚间,在半夜四点钟以前睡倒的时候可说是极少。这样过了四年,功课方面,直到毕业时才能保持不见有一门失败”。
清华大学有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1923年清华毕业生张忠绂指出:“西方学校提倡运动的真正价值原在训练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在两方面同意的规则下,作公平竞争。本团的团员必须有和衷共济的精神(team work),不能因个人想出风头,而影响全体的得失。”清华学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清华学生善于自觉,富于同情的观感,具有牺牲的志愿,常时得着作事的乐趣,尤肯顾全团体名誉”。在优良校园文化浸润下,沈崇诲德智体全面发展。“我自幼即喜欢运动。清华的运动是有很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我受了各方面的熏淘,读书以外,对于运动也有相当的发展。四年内都代表足球棒球校队,替清华争得不少的荣誉。此外,并代表北平及华北区出席运动,一时颇为活跃”。
沈崇诲在自传中,几次说自己个性刚强甚至于刚愎。这种刚强的个性,就是遇到事情不苟且、认准目标不服输、爱团体而肯牺牲。清华同级校友于涤川回忆“他刻苦学习,生活简朴。平常不多说话,一笑就露出镶补的一只金牙套,显得那么憨厚。他对于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坏事又是深恶痛绝非常愤怒的。他是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队员。足球代表过华北,棒球代表过北平市。在足球队里,他是踢左前卫的。那是一个被动的位置,老得跟着对方的前锋跑。然而‘傻子’的‘傻’劲一上来,你就甭想躲开他的纠缠,你不站下,就没个完。他的这股子‘傻’劲不正是他的一切美好行动的根源吗? 我们是多么需要千千万万具有这种‘傻’劲的青年哪。” 清华校友黄中孚回忆:“他的勇敢和卖死命,却是我们常在一起的人才体会得出。有一次与外来的球队决赛,一球将他的门牙打落,血流满面,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连观众都吼起来了,他因战况紧急,输赢只差一二分钟,频频摇手,毫不迟疑的撑下去。那一次结果胜败不记得了,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却至今认为是‘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