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抬枪有欧洲亲戚?欧洲到北美,德意志猎兵把它当18世纪大狙

2020-11-18 16:52:26 作者: 满清抬枪有欧

▲黑森雇佣兵装备的“小玩意儿”

黑森猎兵营2连上尉连长约翰·冯·埃瓦尔德(Johann von Ewald)在他1777年4月20日的日记中记述过一则击溃据守谷仓的美军的战例:“破晓前几个小时,我将一门‘小玩意儿’部署在一道我用灌木搭起来的假篱笆后方,从那里可以用它轻易击穿谷仓。我派遣特劳特费特尔中尉带着12名猎兵进入河这边的一处洼地……奉命在那里潜伏到 ‘小玩意儿’的火力把美军从谷仓里撵出来为止,之后,他们就要起身用准确的线膛枪火力配合‘小玩意儿’杀伤敌军。一切都符合预期。破晓之后,(美军)线膛枪手开始用长管线膛枪展开袭扰,可等到‘小玩意儿’打到第三发,谷仓就沉寂下去,敌军离开了那里,却立刻陷入猎兵的火网。由于离开谷仓的道路和小河平行,河流宽度也不到100步,于是敌军就位于猎兵的最佳射程之内,几乎每名猎兵都杀伤了他的目标……几个小时后,一名军官带着一名号手出现,请求用一辆马车运走死者和重伤员。我允许他们这么做,还询问这名军官要不要再度‘造访’。他摇了摇头,用两辆马车运走了死者和伤员。”

▲埃瓦尔德绘制的猎兵连与“小玩意儿”协同防御示意图

显而易见,尽管依托树篱、果园、房屋防御的美利坚散兵有可能会给英国正规战列部队带来麻烦,但本身就擅长散兵战、又配备了“穿墙神器”“小玩意儿”的黑森猎兵却能专治各种不服。鲍尔迈斯特(Baurmeister)少校就在战报里给出了如下记载:“1777年9月3日,冯·弗雷登上尉进占敌军左翼的一块林地,而后从那里发动了勇猛的攻击。当他的猎兵使用几门‘小玩意儿’轰击当面之敌,再端起(剑形)刺刀发起冲击后,敌军就扔下大约三十具尸体——其中有五名军官——朝着克里斯蒂安娜桥撤退了。”“1777年9月16日,敌军于16日1时进至我军右纵队前方,当时,我军的两个纵队正在长靴旅店后方休整,冯·多诺普上校则正指挥前卫部队中的一部分猎兵上前侦察。冯·多诺普上校几乎被敌军包围,可他还是全速向左机动,与前卫会合。所有的猎兵——不论乘马还是步行——和黑森掷弹兵在几分钟内列队完毕,离开纵队,以横队队形向右朝着叛军推进,叛军部署在一座长着玉米和果树的高地上。这是,藏身在玉米地和树林周围篱笆后方的猎兵就有机会展示他们超群的射术和使用‘小玩意儿’的技艺了,敌军很快就扔下许多死伤者,退进了树林深处。”“小玩意儿”的轻便特性也让它们能够用于追击场合,明希豪森(Münchhausen)上尉便提到过一个战例:“豪将军命我迅速骑马前行,率领黑森猎兵斜向行进,尽可能切断敌军。与此同时,豪将军本人指挥轻步兵直线行进,希望达到同一目的。但叛军已经了解我军意向,因而迅速退却。尽管如此,猎兵还是能够追到距离足够近的地方,用‘小玩意儿’朝他们打几发。”革命战争中的回响“小玩意儿”的最后演出则是遍及全欧的法国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力图榨干这种兵器的潜能。最早响应法国革命的列日(现位于比利时境内)革命者就曾充分利用列日侯爵领地长久以来的军工传统,发明出配备“炮盾”的独轮手推线膛“小玩意儿”,不过,由于奥地利军队很快就镇压了列日革命,我们现在并不知道这种武器具体发挥过什么作用。

▲列日产“小玩意儿”示意图

▲列日产“小玩意儿”复原图

联军方面的记载则要丰富得多,曾在北美多次使用“小玩意儿”的黑森-卡塞尔猎兵自然不会在反法战争里错过它的理想使用场合。这里可以举出两个典型战例。一是1792年12月2日的法兰克福攻城战,黑森人用它配合猎兵压制依托围墙据守的法国散兵,“黑森轻步兵携带他们的‘小玩意儿’潜入菜园左右两侧,以准确射击肃清敌方围墙守军。二是1794年9月14-15日的博克斯特尔(Boxtel)之战。包括黑森猎兵在内的联军部队在此战中沿着多默尔河设防,双方围绕若干个村落和桥梁展开争夺战。波贝克在其《1794-95年英联军荷兰作战行动批判史》中指出:“敌军想要夺取河桥,但汉诺威猎兵和效忠派流亡军依靠1门‘小玩意儿’的火力支援,以猛烈、准确的火力阻止敌军过河。……敌军步兵想要夺取布勒赫尔村附近的桥梁,但正好有1门‘小玩意儿’摆在那里,而且它的火力发挥到极致,这破坏了敌军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