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笔记:雁门关外山阴县,古遗址的那些事儿

2020-11-18 16:55:50 作者: 考古笔记:雁

山阴长城

雁门关外山阴县位于大同盆地东南边缘,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桑干河横贯县南,故而又名河阴县,为辽代所置。(原县城在桑干河之阴)。金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由河阴县改名山阴县,以县城在复宿山之阴,山阴县之名始于此。1937年县治迁移至岱岳镇,一直至今。

山阴县由于漫长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古遗址,但由于自然之力,战争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大部分荡然无存,比如独冠雁北地区的安荣西域寺(现安荣中学),在六十年代被拆得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目前存在古代文化还有,长城遗址,在今天的新广武一带;阴馆古城遗址,在广武城北,为西汉雁门郡属县,东汉雁门郡治,现在尚有瓦片、陶片偶尔出土;故驿古城,今马营庄乡故驿故驿古城,在今马管庄乡故村东北约一里。曾发现秦、汉、时期的陶器、铜器、钱币、瓷片等。辽河阴、金忠州城可能即在此地;另山阴安荣村亦发现大量瓷、宋钱,城址还未细勘。山阴老城,县府迁岱岳之前所在,城垣好,亦有部分碑刻。

除了沙家寺村的瑞云寺、复宿山化悲岩,以及立羊泉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外,山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它的古墓葬了。

广武城

广武汉墓群

广武汉墓位于山阴县。当地人叫它“谎粮堆”,据传说杨六郎当年驻兵于此,与辽人对峙,因草不济,令军士筑土起丘、状若粮堆。辽军远望以为宋军粮草丰足,惊惧而退,故名。其实是大型的汉墓群,主要分布在新、旧广武城北面。关沟与武城河汇合成一条大沟,正好从汉墓群的中心流过,就形成了沟东与沟西。沟东共有44座,沟西大约是160余座。新旧广武城中间坡地有9座,共计200余座。

据笔者所知广武汉墓从来没有正式发掘清理过,但曾被雨水冲塌过四座。四座汉墓均为砖室墓。有墓道,砖券顶,砖的形制、大小不一。随葬品有五铢钱、敛口陶钵、彩绘陶壶、饕餮铺首陶壶。其中一座砖室墓中出土一件陶上盖,内里呈四杏叶形的花纹,和河北怀安汉墓出土的“禽兽流云纹长方形漆”的上盖嵌入的银四叶纹一样,只不过是形体上略小一些。

山阴县的新、旧广武城,地处雁门关外,依山傍险,虎踞要冲,联结雄伟的内长城。在历史上曾是少数民族南进中原必争的军事要道。大批的汉墓多数与战争有关。

广武汉墓

沙彦珣墓

沙墓位于山阴县东南25公里马营庄乡沙家寺。据明正德年间《大同府志》记载:“正德六年,山水涨泛,流出墓碣,始知为大辽平军节度使,名彦珣。有石碣长五尺余,额书“沙公碣铭”。沙彦珣墓面积约10亩,封土早已然无存,封土前原有石刻群,现已毁。

沙彦珣,生卒年月不详,少事五代后唐明宗,文才武略,累有战功。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任捧圣都指挥使,寻迁应州刺史。长兴二年(931年)元月,沙彦珣到任应州彰国军节度使,右神武统军。时隔不久又升为云州节度使。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献于辽。

王家屏墓

王家屏位于山阴县西南15公里泥河乡河阳堡村南1公里处。墓长150米,宽90米,面积达13500平方米。原有砖建围墙,建筑雄伟。地面享堂犹存,有石兽及碑刻,毁坏甚重。王家屏(1535年1603年)山阴河阳堡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王家屏一生刚正不阿,忠君爱国,他以直言敢谏,不谋名利和不畏权贵而著名。万历十二年(1584年)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

王家屏办事乘公持法,从不阿谀奉迎以取容,更不随逐流而附势。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家屏罢官回乡,当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晚年,他收录整理自己写过的文稿,编为《王文瑞公传集》、《复宿山房文集》等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