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24年,就在曹操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之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之事:自己一向信赖有加,堪称曹营将帅之才的猛将于禁向关羽投降了!为何于禁投降之事,会给曹操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呢?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于禁的过往历史,便不难理解曹操的悲伤了!
于禁是泰山钜平县人,年轻时勤习武艺精通韬略。时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正是谋臣良将用武之时,于禁自然不想错过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于禁便投靠到鲍信的队伍里,为鲍信征战厮杀。后来于禁发现鲍信难成大事,便脱离鲍信转投到王朗的麾下!王朗虽然并非枭雄,却很善于识人。他觉得于禁很有军事才能,因此便把他推荐给曹操!
素有吞吐天下之志的曹操,正值求贤若渴之际,故而曾几次发布过“唯才是举”的招贤榜文。曹操甚至说:“凡有治国治军之术者,即便不仁不义,吾皆用之!”当然,曹操所谓的“不仁不义”是针对东汉乱世中的“假仁假义”而言!于禁投入曹营之后,曹操便与其谈兵法、讲韬略。于禁的表现让曹操感到满意,曹操觉得于禁果然有真本领!于是便委以重任,让于禁担当军中司马之职。
而于禁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他曾经为曹操屡破强敌!甚至连号称乱世第一猛将的温侯吕布,也曾经败在于禁的讨伐之下——当然,不是吕布打不过于禁,而是于禁打败了吕布手下的军队。因军功卓著,而被曹操提拔为都尉。尤其难得的是,于禁不仅勇敢无畏,而且刚正不阿!在镇压张绣叛乱时,曹操曾经吃过败仗。兵败如山倒,曹军这一溃败,连正常的军纪也无法维持了!
尤其是那支由黄巾军改编过来的“青州军”,依仗着资格老受曹操的信赖深,在宽纵之下免不了胡作非为!青州兵竟然趁乱抢劫,扰民生事败坏军纪!当时,于禁的部队尚可维持军纪严明,虽然一路败退但却与民秋毫无犯。当于禁发现青州军在胡作非为,他们不仅扰民生事,而且还于曹操的声望有损时,便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
于是,便率军前去声讨青州兵的罪恶,要求他们改过自新严守军纪。青州兵哪里会把于禁放在眼里?他们不仅没有悔改,反而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居然跑到曹操面前去告于禁的黑状!有人得知了消息,急忙劝于禁赶紧到曹操面前说明情况,以免受人诬陷!可是于禁却说:“曹公英明,哪里会受这班人的挑唆!现在我军营寨未立,极易受人攻击,我们眼下最要紧的是安营扎寨!”直到营寨扎稳之后,于禁才去向曹操说明情况!
曹操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不仅没有怪罪于禁,反倒高兴的说:“我军刚刚遭遇大败,军纪难免混乱。我正担心无人维持军纪,今日见将军刚直不阿,不仅能约束自己的部下,而且还能指出别人的错误。你能有古代名将之遗风,实属难能可贵呀!”于禁不仅勇敢善战,而且还很严明公正,同时也很有正义感!于禁对曹操更是极为忠诚,凡是曹操颁布的军令,于禁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人心叵测,经常会发生屡降屡叛之事!归降了曹操的昌豨,曾经是于禁的老朋友了!但是,当昌豨降而复叛之时,于禁也没有因私废公,置军法军规于不顾!由于在昌豨降而复叛之时,曹操曾在恼怒之中颁布严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决心彻底剿灭昌豨的叛军!在曹操重兵围攻之下,昌豨感到实在是无力继续支撑下去了,便想重新归降曹操
昌豨担心曹操不肯赦免自己。所以,便想先向于禁投降。希望老友能帮自己美言,争取获得曹操的宽恕!可昌豨万万不曾料到,于禁竟然丝毫不肯通融!昌豨向于禁投降是自投罗网,于禁按照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命令,流着眼泪把昌豨处死了!当曹操得知于禁不念友情,严格执行军令时。不禁又是赞赏,又是叹息!赞赏的是于禁不徇私、不枉法。叹息的是,自己并不想真杀昌豨,而是出于一时之激愤方才下了“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