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春秋佐助期》里还有“汉以蒙孙亡”的预言。
也就是说,先人已经预测到,汉朝传承到“蒙孙皇帝”时,便离灭亡不远了。
那么,“蒙孙”二字该作何解呢?
“蒙”就是迷迷糊糊稀里糊涂的意思,汉献帝被曹氏父子操纵了半辈子,显然他的状态很符合“蒙”这个字。至于“孙”,指的多半是亡国的是个“儿皇帝”。曹丕篡汉时虽然汉献帝已经长大了,但他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娃娃。
五是、《孝经中黄谶》中提到了“日载东,纪光火。不横一,圣明聪。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天平”的记载。
看到这可能有不少人会觉得迷糊,这里根本没提到曹家的事儿,凭什么说代位的是曹丕呢?这就不得不佩服许芝的附会功力了。
“日”这三个字若用汉隶来写,在“日”的上面加两个“东”,就成了“曹”字,是为“日载东”。“不横一”就更显而易见了,在“不”字的下面加上一道横,不就是“丕”字吗?所以,“日载东”与“不横一”说的就是代汉者的名字——曹丕。
而且,这句批言连汉朝的国运都已剖析明白了,汉天子享国运四百年,到了时候若想让天下继续安定下去,那就得易主。
六是、《易运期》有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居日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
这同样是个字谜游戏。
“言居东,西有午”指的就是“许”字,而“两日并光居日下”则是“昌”字。许昌发生了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黄气”代表着五行中的土行,正好符合魏之土德。
七是、《易运期》又说“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
这同样是个拆字游戏,“鬼在山,禾女运”就是“魏”字,这就是摆明了说曹魏理应问鼎中原。
说到这,不知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先秦时期真的有那么多神奇的预言家,能预测千百年之后发生的事?
笔者认为,这些经纬书未必是假的,但它们多半与“玛雅预言”差不多。大家都在预测未来的国运,在相书中说出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话,等着后人望文生义进行解读。
古代的算命先生不少,靠预言来吃饭的大预言家比比皆是,那些预言不准确的相书早就被帝王给烧了,留下的就只剩那些可以用作解读“王权天授”的文字了。
可以想象的是,之所以这些相书能留存下来,就是因为曹丕等开国皇帝在上位之后将其奉为印证王朝合法性的“证明书”。
总而言之,许芝从一大堆不知从哪翻出来的相书,成功地为曹丕造势,让他心安理得地坐上了龙椅。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汉献帝被折腾到高祖庙里进行了一场祭天仪式,随后将诏册御玺等“官方文件”交到曹丕的手里。
饶是如此,曹丕还是假惺惺地推辞了三次,这才“不情愿”地来到繁阳设坛,正式即位。这场乌烟瘴气的代位闹剧,终于圆满落幕。
曹丕抢走了妹夫的皇位,成了历史上的“魏文帝”。
但有趣的是,曹丕的妹子,也就是汉献帝后宫里的那位,她向来不喜父亲和兄长的作风,尤其是他们为了篡位将自己送进后宫成了牺牲品这件事更让她难以释怀。在禅让的官方仪式结束后,她将御玺带回宫中藏了起来,曹丕向她索要了多次都无功而返。后来实在被逼无奈不得不交出御玺时,曹家妹子痛骂了兄长一通,然后将御玺摔在地上。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孙权听说曹丕完成了他父亲的遗愿成了皇帝后更是怒不可遏,对东吴群臣说道:“论起年纪曹丕这家伙比我小得多,可他却成了皇帝,我这辈子怕是赶不上了。”这时,东吴大臣阚泽安慰主公道:“主公休要生气,虽说您没有赶在他前面当皇帝,但您当皇帝的时间肯定比他久。”
孙权不解,阚泽回答道:“曹丕当皇帝,顶多能当十年,且看他名字里的那个‘丕’,拆开来看不就是‘不十’吗?”孙权听完后,转怒为喜。不知这阚神棍哪来的神通,“曹丕当皇帝不到十年”这件事,还真让他给言中了。果不其然,曹丕只当了七年的皇帝便一命呜呼了,死的时候才刚过了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