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王朝盛世的背后,都离不开忠臣良相的倾心辅佐。
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缔造有他的一份功劳,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为官之道,真可谓是官僚之楷模。
李隆基的前半生可谓开明,他的行事作风恰似太宗李世民,亲贤臣远小人,欣赏那些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大臣。宋璟是个心直口快的大臣,每次奏疏时他都会直指王朝的弊病,还屡次因此得罪唐玄宗,搞得仕途颇多曲折,起起伏伏。
好在,早期的唐玄宗还算个明君,他虽抵触直率的宋璟,却心知此人就像是魏征一样的明镜之臣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某日,李隆基在御宴上赏赐给宋璟一双金筷,宋璟却不肯领受。宋璟称,自北魏以来,“金银工巧之人”便不得私养,所有黄金都是皇室专有的。
唐玄宗立即表示:“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言下之意,就是赐予他这双筷子只是为了嘉奖他的忠直,所以,你可以收下。就这样,宋璟收下了金筷,不过他只是将金筷放到相府,从未使用其用餐。
可见在官僚阶级普遍奢靡的开元时期,宋璟的行事作风有多保守持正。
李显在位期间,宋璟不太受待见,被排挤出京,打发到广州担任都督。虽说从京官沦为地方官,但宋璟却在位谋职一丝不苟。在他当都督的这几年里,为广州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当时广州尚未开发,当地百姓多以茅草盖房,所以,一旦有人家走水,便会殃及近邻。宋璟来到广州后,赶上了几次大型火灾,流离失所的百姓让他深有感触。
为了治理广州地区的火患,宋璟派人前往京城学习砖瓦的烧制技术,然后在广州烧制砖瓦,让老百姓用砖瓦搭建房屋。随着砖瓦房的普及,广州地区的火灾问题逐渐得到了改善。在宋璟离开时,即便有人家发生火灾,火情也不会蔓延到其他邻家。宋璟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虽然他也常常不受皇帝的待见,但当地的吏民都将他视作一方父母。
人们说宋璟所过之处“阳春有脚”,意思就是:宋璟为人宽仁总是让人如沐春风,他走到哪里,当地的百姓都能过上如阳春一般的好日子。
唐代还不流行“万民伞”,所以老百姓们自发凑钱为宋璟造了一座“遗爱碑”。
开碑立传,让后世千百年的人们都能铭记,这是世人对“名”的最大追求,而宋璟则不然。开元四年,宋璟被李隆基调回京城,很快便提拔宋璟为宰相。广州地区的老百姓念着宋璟的好,所以便给他树了功德碑,来纪念这位给广州百姓谋福的父母官。
按理说,若有官员遇到这种事,心里必然会乐开花,可宋璟并未因此得意。听闻广州百姓给自己立碑后,宋璟翌日便奏疏唐玄宗,说自己虽曾在广州为官,但所做的都是分内之事,不值得歌颂。百姓为官员立碑这件事,如果在广州开了先例,将来必定会成为一种民奉承官的风气,为了杜绝这种风气在大唐蔓延,必须要从源头上遏止。
经过李隆基允许后,宋璟立即前往广州,亲自接见了那些为他开碑的百姓,随后便带人将“遗爱碑”砸毁。遗憾的是,因为宋璟在朝中得罪了太多人,以至于,他才当了四年宰相便被罢免了。宋璟的高洁,也被人污作沽名钓誉的资本。从这以后,李隆基听信杨国忠、李林甫等小人的谗言,逐渐治国无方,使国家陷入危局。
自此,由宋璟、姚崇两位宰相缔造的盛世,没过多久便被他们破坏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逃往咸阳,唐玄宗在与别人谈及大唐重臣时,评论宋璟为“彼卖直以取名耳”,认为他只是为了博得美名才故作耿直。
直到一位忠厚的长者对他说道:“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听完这番话,李隆基才意识到宋璟这种贤臣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