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清重臣,还是奸邪小人,看云南巡抚朱国治的双面人生

2020-11-19 17:41:58 作者: 是大清重臣,

在皇帝眼里他是忠君爱国,宁死也不从贼的忠贞之士,在百姓眼里,却是一个声名狼藉,恨不得寝皮食肉的贪官污吏,这个人就是朱国治。

忠义之臣

朱国治,出生明末清初,辽东抚顺人,后加入汉军正黄旗。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裁撤三藩,吴三桂随即起兵造反,当时云南巡抚朱国治和云南府知府高显辰及按察使李兴元被吴三桂扣押。

当时吴三桂准备胁迫这批人参与谋反,朱国治是个硬骨头誓死不从,竟然还指着吴三桂的鼻子痛骂反贼,大怒之下的吴三桂残忍的杀害了朱国治,史书上记载"开膛枭示"就是开膛破肚,枭首示众。朱国治被杀后,康熙皇帝非常痛心,待吴三桂等三藩平定以后,康熙特地下旨褒奖,以户部右侍郎的规格下葬,并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康熙死后,四阿哥雍正继位,更将朱国治请进昭忠祠,享受祭祀。在《清史稿》中,更是对朱国治的忠心大为赞赏,并把他列入了《忠义传》。谁知道这么一个为国为民的一代名臣,背后却是一个刮地三尺的贪官污吏。

贪赃枉法

这里我们简单谈一下朱国治的生平,他出生于明末清初时期,顺治四年,担任固安县令,入仕后,一直官运亨通,担任过顺德知府、大理寺少卿等职位,后从江宁巡抚卸任,担任云南巡抚,最后死在任上。

我们再看一下朱国治的官宦生涯,究竟做过什么,被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

从朱国治的阅历来看,他属于典型的贪官,如果放在朱元璋时代,早就被剥皮充草了。在朱国治担任江苏巡抚期间,被称为"朱白地",可见他如何的搜刮无度。作为一任巡抚,他不仅贪赃枉法,而且不遗余力的向下属索贿,闹得人怨沸腾。

顺治十八年,江南初定,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生存困难,士绅的日子也不好过,当地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没有完成当时的钱粮交纳任务,朱国治认为钱粮收不上来是因为江浙一带的士人,还在怀念朱明王朝,于是,他对江南士绅集体进行了大肆打压。这就是有名的"奏销案"。

当时的朱国治为了完成任务,向朝廷上书,称江浙士绅集体对抗国策,建议未交齐赋税者,全部革除功名。当时无论欠下多少钱粮,不管秀才、进士还是举人,一律全部革除,当时一个探花只少了一文钱,都不能免除,如此严苛,此事过后,涉及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余人,涵盖了江南半数以上的士绅人家。 一时间江南士绅集团,无不对其恨之入骨。但清廷却认为朱国治勇于任事,下旨表彰了他。

得罪士绅

如果"奏销案"大家感觉陌生的话,那么"哭庙案"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涉及到了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大才子金圣叹。这么一个古今闻名的才子,就被朱国治陷害而死的。

当时苏州县令,为早日上缴赋税,不惜对民众滥用私刑,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正逢顺治帝驾崩,当地秀才联合在一起在顺治灵前请愿,想用舆论压力掣肘朱国治。

朱国治大怒,将闹事的秀才全部抓起了,这时更犯了众怒,大家推举当地的名士金圣叹出面对抗朱国治,金圣叹不仅是当地名士,他的舅舅还是清朝重臣洪承畴,谁知朱国治毫不顾忌,将金圣叹也抓了起来,并定为首犯,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的罪名,将金圣叹为首的七位名士共121人,全部问斩。

上述两个案件都是朱国治所为,他因此被冠上"奸人",遭人唾骂,后来江南士绅听到他被吴三桂开膛破肚枭首示众后,无不弹冠而庆,认为他终于得到了报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