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的三国传人,《三国志》内为何没有孔融的传记?

2020-11-20 03:13:36 作者: 作为孔子的三

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子女 ,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孔融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其贤名是闻名于世的,那么,这样的一位贤人,为何在三国的正史《三国志》中没有他自己的传记呢?

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孔融不擅长谋略,才能单一

孔融的属性是文官,文官的作用应该是提出一些利时政策,并且在战争中提出出奇制胜的谋略,孔融在公元196年被征召去了汉献帝身边,一直到公元208年去世,期间12年从未给曹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孔融之所以闻名无非是其身份的原因,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且孔融的文采十分好,是天下文人的楷模,实际的政治及其他才能是很平庸的。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

公元196年,身为北海太守的孔融,遭遇了袁绍的儿子袁谭的攻击,城池破碎,敌军已经攻入城中,孔融仍然在家里谈笑自若,一直到晚上城池完全被攻陷,才逃跑,连老婆孩子都被俘虏。

对敌失败或许是因为兵力的原因,但是逃跑都没有把握好时间,敌人已经攻入城内,非要等到城池完全被占领才逃跑,这样的决策失误很明显的突出了孔融军事才能的短缺。并且在官渡之战前,事先没有对袁绍进行深入了解的孔融还宣扬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两军对阵,还没有开始打,就败坏自己士气,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同为文官,荀彧被列入《三国志》

相反之下,我们再看曹操身边著名的文官谋士荀彧等人,同样为文官,荀彧最终也得罪了曹操,最终离奇去世,但是《三国志》中仍然为其作了传,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观点:孔融没有列入《三国志》的原因,或许有孔融没有实际才能与贡献的因素。歧视曹操,多次唱反调

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得以大兴,随着长期的发展,三国时期的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代,自然以汉朝为正统,曹操有着“太监后代”的帽子,并且又有倾吞汉朝的野心,孔融哪里能看得起他?即便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是从内心深处还是不服曹操的。

有着“太监”背景的曹操

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上表汉献帝请求禁酒,曹操此举本身是为了战争,可孔融却公开唱反调,多次写信给曹操,并且语气是讥笑的语气。就算这样,曹操也忍了下来。

曹操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其野心也愈发显现出来,孔融也越来越看不惯曹操,孔融甚至还提出京师千里之内不得封侯,当时曹操以及被封侯了,这让曹操怎么办,明显是让曹操下不来台。

孔融之死

公元208年,已经积累了一肚子对孔融不满的曹操,在听了郗虑弹劾孔融的汇报后,将孔融正式擒拿。理由为: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尤其是最后一条,我们知道孔子奉行的是“孝道”,曹操给与孔融不孝的罪名,孔融是孔子的后代,罪行却是“不孝”,这对于孔融的名声是很大的打击。结局反思

我们追本溯源,即便陈寿有考虑孔融是不孝之人,才不给他作传,但其深层次原因是孔融得罪了曹操。并且《三国志》作为以“魏”为正统,而曹操在《三国志》内被尊称“太祖”,所以,孔融没有进入《三国志》原因无非两点:“没有实际才能;得罪曹操的程度太深;”

那么,如果你是陈寿,会像陈寿那样,不给孔融写传吗?

本文由@阿哲谈历史 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