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把握住机遇:全面解析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几点原因

2020-11-20 12:09:56 作者: 没有把握住机

第二,战术之失。魏将孟达反于新城,自以为司马懿听到他起事,请示朝廷,来回往返,要一个月时间。不料司马懿当机立断,不等奏报,亲自提兵,倍道兼程,八日兵临新城,十六日就破斩了孟达。其时申仪扼守西城,孟达孤军作战,必然失败。诸葛亮没有派出有力的策应部队夺取西城,援救孟达,失去了这一个牵制曹魏河南之兵的侧翼,大为失计,此其一。诸葛亮扬声取眉,对于防务空虚的关陇无异于警告于人。不使赵云、邓芝出谷,阻带曹魏西援,反遭箕谷不戒之使此其二。陇右三郡叛魏应蜀,蜀军行动迟缓,没有在陇右展开,及时阻断陇山道口,而命马谡街亭迎敌,亦为失计,此其三。陇西坚守,蜀军未能乘虚攻克、示人以弱,致使魏军克平三郡后对叛魏着血腥镇压,大加封赏陇西吏民,造成严重的政治后遗症。此后诸葛亮出师,无有响应者,此其四。这些战术之失,客观原因是“蜀兵轻锐,良将少”,主观原因乃是诸葛亮过于持重,应变能力不是他的长处。不过平心而论,诸葛亮以弱蜀抗强魏,在秦岭山中自来自去,不仅曹魏诸将不是他的对手,即使司马懿也稍逊一筹。诸葛亮治军有方,训练有素,蜀军将弱兵强,临阵对敌,常占上风。诸葛亮还床八阵图,行军扎阵,安静而坚重,即使退却,魏军也无隙可乘,计斩王双、张颌,仍不失为“天下奇才”。由于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张颌、郭淮的人均智勇兼备,难于对付,才使得诸葛亮得神机妙算有些支绌罢了。

第三,用人之失。魏延是蜀中唯一的一员超群绝伦的上将,远在张颌、郭淮之上。刘备拔魏延为汉中督镇远将军,“一军尽惊”。此外,王平也是一为智勇双全的大将。但诸葛亮未尽二人之才,不委以方面之任,使其零兵不过万人,致使魏延叹恨不已。不尽人之才,以是一失,又违众用马谡。以诸葛亮之智,在用人上有次两失,千古而后发人深省。

第四,用刑之失。街亭失守,诸葛亮诛马谡,又杀了李盛,废了黄袭,正如蒋琬所说:“从前楚成王杀了得臣,晋文公是多么的高兴。现在天下未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可惜吗?”东晋史学家习凿说的更为直率。他说:“诸葛亮进不了中原,这是有原因的。蜀国偏在一方,人才少于曹魏,而杀了能干的人,只好用庸才充数,强调法制胜于用人才不给人以自新之路,相成就大业,太难了。”违众斩马谡主要责任在诸葛亮自己。再说马谡虽短于临机决斗,却不失为一个参谋良将,原可以宽贷立功。又马谡失街亭在战略部署上也不能说又什么大误。诸葛亮的节度是让他扼守要塞,坚壁不出。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拒城”摆出的是决战态势,无奈他本人只是一书生儒将,不能,马上冲阵,所以冲不开张颌的围攻。若是马谡有关羽、张飞之勇,未必就要丢街亭。可以说马谡是志大才疏有某而才力不继。诸葛亮本身是一儒将,不能上马冲阵,故尔行动迟钝,而又用一儒将去打先锋,失计之甚。追究责任,杀一马谡已“裁之失中”,况又烂杀李盛,连坐黄袭乎!刘备杀蒋琬,诸葛亮说情宽贷终得其用,而彭漾、廖立、李严等都借执法以废,终身禁锢,何亲之彼而疏于此呢?

诸葛亮虽有上述四个方面之失,但不能否定他是三国时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王夫之评论诸葛亮说,他虽然将略为短,而治国治军实为少有的奇才。我们对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都不能求全责备,但也不能为尊者贤者讳其短。诸葛亮最大之失,是过于自恃,不能彻底的真正的集思广益以补自己之短。他治国,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甚至亲自核对帐簿,汗流浃背。主簿扬*进谏说:处理政事,各有专职,上下之间,也有分别。治理国家更要各斯其职。所以古人说,三公位是动嘴,执行办事的是士大夫。现在丞相亲自核对起帐簿来,不是他太苦了吗?诸葛亮表示感激。诸葛亮爱管细事,远近闻名。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看来他是劳累致死。诸葛亮事必躬亲,认真办事,积劳成疾,使人感动,但是身负军国大任的人,只相信自己,不放手别人,怎么能培养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