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都是简称,你知道全称是什么吗?

2020-11-20 21:40:46 作者: “君子”和“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我们常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又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里的“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这里的“小人”指人格卑劣的人。

但是,最早的时候,用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却并非道德的高低,而是出身的尊卑。怎么样,这个答案有没有震惊到你?没错,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正如“天子”的本义是“天之子”、“公子”的本义是“公之子”,“君子”的本义是“君之子”,这里的“君”,可以指国君,也可以指家君,总之就是有地位的人主。其实,“小人”也是“君”的儿子,区别只是在于“君子”是嫡出之子,而“小人”是庶出之子。

所谓“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所谓“庶子”,就是小妾所生的儿子。“君子”嫡出,称作“大宗”,可以继承父君的爵位、财产。“小人”庶出,称作“小宗”,没有继承权,其家族地位和社会地位,完全无法与嫡出之子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君子”是“君之子”的简称,不是专指品德高尚的人,而是指身份尊贵的嫡子,“小人”是“小宗之人”的简称,不是专指品德卑劣的坏人,而是指身份低微的庶子。

(道德高低是如今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在先秦典籍中,“君子”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崇高,而非品德崇高。比如,《孟子·公孙丑下》有云:

“君子有不战。”

又比如,《荀子·劝学》有云:

“君子博学。”

在早期文献中,“小人”更是经常作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使用。比如,《尚书·周书·无逸》有云: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又比如,《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有言:

“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

这里对“君子”和“小人”的评判标准很显然不是道德,而是地位,“君子”是指王侯将相,“小人”则是指普通百姓,君子就该坐车,小人就该拉车,充斥着阶级歧视的味道。

(阎立本《步辇图》:君子乘

,小人负担)

那么,“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汇又是怎么从等级概念演化为道德概念的呢?

这是因为,“君子”有继承权,需要承担家族重任,所以他们自幼占有的资源更多,接受的教育更好,对自我的要求也更高。而“小人”则恰恰相反,由于他们没有继承权,所以自幼放纵本性,自我要求很低,于是“君子”的修养越来越高,“小人”的修养越来越低,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君子”在道德、能力、品位等全方面均碾压“小人”。久而久之,“君子”就成了人格高尚之人的代名词,而“小人”则成了人格卑劣之人的代名词。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礼法社会,尤其讲究尊卑有序、嫡庶有别。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熙凤与平儿剧照)

同样是贾琏的女人,为什么平儿要伺候王熙凤?答:因为王熙凤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是正妻,而平儿是出身寒门的穷苦女子,是通房丫环,连小妾都不如。没错,就是这么辛酸。

同样是贾政的儿子,为什么贾宝玉集万千宠爱为一身,而贾环却不受待见,连丫环婆子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是因为贾宝玉是嫡子,有继承权,以后他会成为贾府的新主人,而贾环是庶子,没有继承权,以后要成家单过。没错,就是这么势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