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后来的地位超过了岳飞,难道真因为岳飞灭了满清祖先?瞎扯淡

2020-11-22 21:42:59 作者: 关羽后来的地

不光中国,甚至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很多,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并且,道教也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不存在所谓的“关羽崇拜”。当时的人们提到关二爷,往往会捎带着张三爷,将关、张并举。并举的目的也非常单纯,就是想以此类比某人武艺绝伦。至于二人尤其是关羽,人们对他的标签还只是“骁勇善战”,对他的敬佩没有上升到人格的高度上。

关羽之所以有机会成为“武圣”,还得得益于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九年,李隆基于京城设立“太公庙”,祭祀姜子牙。古人祭祀圣人时,往往会在庙里摆一些其他人的塑像作衬托,是为“配享”。当时为姜太公充当绿叶的,便是廉颇、卫青、霍去病这些古代名将,当然,也包括关羽和张飞。

既是配享太庙,自然不能直呼其名,于是,时人便拿出关羽生平最荣耀的官职爵位“蜀前将军汉寿亭侯”。从这以后,唐代的祀典中关羽成了历代皇帝必拜的存在。只不过,这时的关羽与历史上的名将并列,亦没人把他与“大义”扯上关系。

到了北宋时期,关、张两兄弟还曾被开除祀典,关二爷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直持续到宋徽宗时期。

为什么北宋皇帝大多不待见关羽呢?

就是因为他曾沦为曹老板的俘虏,“为仇国所擒”。北宋皇帝重文轻武,看待武将的眼光也是比较挑剔的。既然是骁勇善战的历史名将,就得百战百胜。就算打仗时吃了亏,起码不能沦为敌国俘虏。

当时间来到宋徽宗时期,关羽终于迎来了平反。

宋神宗的历史观与此前的北宋皇帝不太一样,他是一名典型的“拥刘者”,且对“帝曹”的观念嗤之以鼻,因为宋神宗时常以刘备自比,爱屋及乌。宋神宗对蜀汉的“关照”一度影响了宋徽宗,所以,在宋徽宗上位后,为刘备鞍前马后效忠一生的关羽被奉为“忠惠公”。

以“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来看,关羽在当了九百年“汉寿亭侯”、“壮缪侯”后,终于被拔高到公爵一档。然而,或许是因为宋徽宗觉得关羽的功绩已超过了寻常的公爵,又在六年后将其加封为“武安王”。从这以后,关二爷重新回到北宋的祀典里。

表面上看,关羽仍是配享太公庙,但他的爵位却已超过了其他历史名将,成为姜子牙之下第一人。可以说,这是古代“关羽崇拜”的首个高潮。

朱元璋出身草根,从小便听了不少说书先生讲的三国故事,是以对关羽颇有好感。在老朱当上皇帝以后,不忘拉上这位童年偶像一把,让关二爷“自立门户”,成为与姜太公同等的圣人。从这以后,大明宗室每年都要祭祀六次关羽,每次都要准备一口肥猪一头肥羊作为祭品。

以规格来论,此时的关公虽没享受到“三牲”,但其地位已经相当高,起码不用再寄居在姜子牙老爷子的庙里了。明神宗是个颇为特立独行的皇帝,他在万历十八年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让关羽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死后晋升为帝王的臣子。

也因此,《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了。

相比之下,清朝统治者的“关羽崇拜”显然有些目的不纯。

根据文献的记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皇帝早年在关外就已熟读《三国演义》,对其中的蜀将关羽产生了崇拜心理。顺治元年,清廷刚入关便兴修关帝庙,还赋予关二爷一个崭新的封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将关羽抬高到与孔圣对等的地位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