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这首词,被当作“情诗”,写出人生境界,令人拍手叫绝

2020-11-23 00:03:01 作者: 辛弃疾的这首

常常有人疑惑,通透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是什么绝大的奥妙,只要你可以真正地把握自己的内心,那么在任何人生难题中都可以真正找寻到答案。虽然这样说或许太过玄妙,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却不是那么晦涩难懂。

之所以要大家遵循自己的内心,正是因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实在有太多是是非非的事情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即便我们本身具有超高的智慧,但是依旧会深陷这些世俗泥沼中,让我们的人生岔路形成误判。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一首诗词,正是作者告诫我们,生而为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领悟人生。

这种思想上的顿悟,不仅需要我们有慧根,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高人的点拨。即便我们可能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时刻保持清醒,但是一定不能混混顿顿,一直懵懂不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或许刚刚度过这首诗词的人,会觉得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词。

但是多读几遍之后,却发现这里面却蕴含着真正人生的大道理,让读过的人,久久回味其中,百转千回,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1前后氛围对比,更显全诗意境

辛弃疾的这首诗词,主要是描写了元夕节当天万家灯火,人气喧闹的场面。前面用很大的篇幅,来将当日在节日的氛围下,大家热闹非常,一起欢聚的场景。但是忽然,所有的意境全部转了基调,似乎直接成了四下无物的场景。

旁边的繁华尽去,似乎因为有想遇到的人,所以身边所有的人、物都都失去了声响,就连空气都要静止了。

而正是这样一个与周边“格格不入”的人,才是自己的白月光。那份特别,就像一道曙光一般,在灯火处伫立。

事实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所有前边描写的喧闹,都是为的是来突出最后这位“主角”的清新脱俗。

全文通篇都是在采用强对比的手法,把这种画面、人物的状态对比出来。这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处世观。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人排挤。但是他依旧不与之同流合污,做自己真正的大丈夫、真君子。

所以与其说辛弃疾在描写有情人阑珊灯火下相遇,不如说是想这样一种描写,体现自己的一种心智给众人。

02诗中的意中人,是作者的化身

要说这首诗最妙的地方,恐怕是作者这样看似在描绘爱情,事实上这“诗中的意中人,原本就是作者自己”的这种高明手段。

诗中的那位女子,看似在是作者寻了千百次的爱人,但是苦苦追寻了这么久,这个人不就是在不远的地方吗?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需要远离那些世俗,做到清醒自持,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智慧。

这有这样做,才能发现自己一种追寻的人生真谛,竟活生生地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自己一直坚守的事情。

苏轼有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誉,他的诗词当中充满了丰富的个人情绪。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他的洒脱、豪爽在科举考试时深得欧阳修的赏识。但直言不快的说辞,在仕途上十分不顺,官职也是在一贬再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