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学会采桑养蚕,逐渐形成丰富的蚕桑文化。从神话传说上看,部分专家认为山西省夏县是嫘祖教民养蚕之地。近日,仰韶聚落遗址发现一件石雕文物,竟证明了这个事情可能是真实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养蚕”,大家一定会想到“嫘祖”,她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相传,黄帝打败蚩尤后,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随着生活水平提到,百姓感觉兽皮和草叶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而黄帝的妃子嫘祖想为丈夫分忧,满足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日,嫘祖外出采摘野果,偶然发现桑树上有白色昆虫,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种白色的昆虫竟可以吐出细线。嫘祖将其地上的树枝,将昆虫吐出的细线缠绕在上面,用手触碰后,发现它不仅十分柔软,韧性还非常好。于是,嫘祖将白色昆虫吐出的细线取名为“丝”。当嫘祖看到蜘蛛织网时,她脑海中产生一个想法,竟将“丝”织成“布”,这也就是“绸”。
百姓将绸制衣服穿在身上,感觉不仅非常舒服,还很美观,正因如此,丝绸衣服逐渐取代兽皮和树叶制的衣服,后人也因此记住嫘祖。
嫘祖是养蚕第一人,山西夏县是她的故乡,但山西夏县真的是嫘祖养蚕之地吗?这个传说是不是真实可信的,我们还需要考古来帮忙。
2020年10月27日,山西省夏县相关文化部门传出好消息,考古工作人员去师村遗址发现的仰韶聚落遗址进行考古时,他们在田间发现一个奇怪的物品,将物品表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后,工作人员忍不住发出惊叹声,这件看似不起眼的物品竟是一枚石雕蚕蛹。
经过专业的鉴定,这枚石雕蚕蛹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专家们明确表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之一。我们可以看到,这枚石雕蚕蛹是用中条山上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无论是雕刻手法,还是纹路设计,都可以体现出雕刻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也直接证明,当时的人们对蚕的喜爱和重视,正因如此,才会制作出蚕形石雕。
1926年,考古专家在夏县西阴村发现半颗人工切割的碳化蚕茧,两者进行对比后,石雕蚕蛹要比碳化蚕茧早500年,这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养蚕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而雕刻的精致程度,意味着仰韶早期东庄类型的先民很有可能掌握先进的养蚕缂丝技术,不仅为证实夏县是嫘祖教民养蚕之地,提供有力的证明材料,还为研究丝绸起源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希望可以出土更多关于嫘祖教民养蚕的文物,进一步证实传说的真实性。文物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传承文化的述说者。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让深埋地下的文物价值重现,让我们再次看到他们独有的风采。
各位读者,看到石雕蚕蛹出土后,你认为它可以证明夏县是嫘祖教民养蚕之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