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对北宋不公:刚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西边一个男孩就悄然降世

2020-11-23 15:20:14 作者: 老天对北宋不

公元1004年,对于中亚诸国来说绝对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大宋与大辽签署了“澶渊之盟”,旷日持久的宋辽之争终于告一段落。然而,正当大宋君民觉得歌舞升平的日子即将到来时,李元昊悄然降世。或许,这就是上天对北宋开的一个玩笑——辽国之后,还有西夏,对外战争无休无止。

不过,宋人自然不会意识到,襁褓中的李元昊会给北宋带来多大的麻烦。就在这一年,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过世,这位党项人的领袖,生前所下达的最后一项决策,就是向北宋俯首称臣。靠着李继迁施行的怀柔之策,党项人在西北大地站稳了脚跟,稳步发展。

就像嬴政的霸业“奋六世之余烈”一样,李元昊西夏王朝的奠基亦离不开祖父、父亲两代人的努力。

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比李继迁还要精明,他深谙“墙头草”之道。在党项人的对外政策中,这支西北少数民族将大辽奉为北国,将北宋奉为南国,明面上向两国示好,背地里又坐山观虎斗。因此,被夹在两国之间的党项人才得以周旋,靠走私生意积蓄了一大笔财富,充盈国库。

年幼时的李元昊生得十分漂亮,“圆脸高鼻深目”,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美男子李元昊不但颜值出众,还喜欢学习。李元昊自幼熟读兵法,深谙佛典,还掌握了汉语、藏语、回纥语三门“外语”。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年纪轻轻的李元昊,就已展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潜质。

李元昊成年之时,他的父亲曾告诫他:“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李德明此语是发自肺腑还是故作姿态,今已不可考,但李元昊的回答却十分耐人寻味:“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之为!”从这里就能看出,李元昊是项羽一般的存在,奉行霸道的他,不甘寄人篱下,早晚会在这世道里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李元昊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年轻时的豪言。

在这十年里,李元昊率党项人活跃于河西走廊,先后打下安西、敦煌、张掖等地,急速扩张了西夏的地盘。等到他父亲李德明驾鹤归西,可供李元昊发展的舞台便更加宽广了。李元昊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精明,他并未着急对辽宋开战,而是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塑造党项的民族特性。

李元昊下令,早年唐、宋皇帝赐给党项人的姓氏一律弃之不用,李、赵等国姓一律改回原姓。李元昊自己亦改名为“嵬名曩霄”。除此之外,李元昊还颁布了一套“剃发易服”的政令,命令所有党项族男子一律剃光头,仅在鬓角、后脑留一圈短辫。不肯剃头者,格杀勿论。为了做出表率,李元昊第一个剃了头。

很多人都说,这则“剃发令”与后世满清的“剃发令”如出一辙,颇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意味。

实际上,李元昊的政策远比满清怀柔得多,李元昊的目的是打造专属于党项的民族特色,而多尔衮的政策则是为了压迫汉人。至少,居住在党项部的汉人并未受到此令的约束,李元昊亦不强求外民族奉行党项民族的传统。几百年后的“剃发令”中,满清王朝虽全盘照抄了李元昊的政策,但却酿成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惨祸。

剃发之后,自然是“易服”。此前,党项人并无专属的民族服装,李元昊为了标新立异,采用了回鹘服饰,并加以改良。一时之间,整个西北大地遍布“回鹘衣装回鹘马”,甚至,南方的汉人都以此为时尚,争相效仿。不过,党项民族靠游牧起家,族人的思想长期散漫,单靠发型和着装来统一民族特性,显然是杯水车薪。

李元昊对内实行团结叶蕃、蕃羌一体的民族政策,以巩固并扩大统治基础。在党项政权的统治地区,居住着羌(党项)、汉、蕃(叶蕃)、回鹊、塔塔(蒙古)、契丹等多种民族,其中,党项和叶蕃关系最为密切。在统治的指导思想上,李元昊摒弃宋儒理学的“礼义”思想,采用适应党项社会现状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先秦法家的“法治”学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