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羔文:赵世暹集藏轶事

2020-11-24 04:01:12 作者: 高羔文:赵世

原标题:高羔文:赵世暹集藏轶事

赵世暹赠周今觉的客邮封

赵世暹写予张维的信札

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将收集、所见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著录成书,名为《金石录》,共三十卷,前为目录十卷,后为跋尾二十卷,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其中更有赵明诚之妻、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后序而令人称道,《金石录》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金石录》在南宋时期的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和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分别刻印两次,即龙舒郡斋刻本和浚仪赵不谫刻本,但这两者皆不显于世。元、明两代近四百年未见重新雕版,只有抄本流传。到了明末清初杭州藏书家冯文昌意外获得一部宋刻本,虽仅存十卷,但当时学人亦诧为惊人秘籍。

当时光流淌到1951年春,南京藏书名楼津逮楼欲卖给某军事学院,因藏书太多,搬运不便,该楼主人甘汶决定处理掉这批藏书,可是他不懂版本,就请亲戚、著名学者卢冀野帮忙,可是卢正好抱病在床,便介绍书商马兴安上门看货和议价。同去的还有赵世暹和绸布商朱某。其时甘汶正好不在家,这三人则径自挑书,最后以每斤二角钱,近于废纸的价钱买去了一批。等甘汶回来后,似觉不妥,便追到马家,在《金石录》上看到宋代年号“嘉佑”二字,误以为明代的“嘉靖”,遂去问卢冀野。卢此时病情更加严重,在床上随口说“嘉靖年间的书不算珍贵”。后来有人根据影印本考证,书中并没有“嘉祐”字样,实际上是“嘉糹育观”三字。或许是因字形接近“嘉靖”,所以卢冀野误以为是明代普通古籍。

可是赵世暹回去检看时,发现书中夹有签条,上写:“此书版本绝佳,疑是宋版。”当马、朱二人得知此书可能是宝贝时,便争夺起来。赵世暹对此却说,如是宋版,应该捐给国家。

赵世暹随后携书专程去上海,请清末进士、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鉴定,张元济一见,果然是宋代版本,于是欣然题记曰:“孰知三十藏本尚存天壤,忽于千百年沉霾之下,灿然呈现,夫岂非希世之珍乎!”张元济还特地邀请老友、著名学者冒鹤亭等前来共赏奇宝。而当时恰巧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到上海视察工作,赵世暹就将稀世宝书面呈给郑。作为收藏家和训诂家的郑振铎同样欣喜不已,他甚至连邮寄也不放心,形影不离带在身边,直到视察工作结束,亲自带回北京,如今这部珍贵的《金石录》就珍藏于国家图书馆。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此时的西北兰州创刊了一份邮刊,这就是《金城邮刊》,《金城邮刊》也是金城邮票会的会刊。在1944年6月的《金城邮刊》的创刊号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日的下午,好几位集邮同志,由于先期的预约,聚会在兰园文艺茶座——是一个兰州市地位很适中的地点。这是兰州邮人第一次集会,也是产生金城邮票会的首次会议,虽然事隔非久,却也值得追念和回忆。”

同时在《金城邮刊》的创刊号上还刊有“本会第一届职员”表,其中监事为“赵世暹”。

赵世暹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世暹,字敦甫,号琴城赵二,江西南丰人。其父赵从蕃,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1920年6月赵世暹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科。1927年任职哈尔滨东省铁路工程处。1933年被北平市政府委任为工务局第四科技士,1934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被聘为校理,1935年赵世暹与沈怡、郑道隆编的《黄河年表》经资源委员会审定作为参考资料印行。1936—1937年在南京清凉山参与组建整理水利委员会,其间与武同举合作编辑《再续行水金鉴》。1938—1941年随中央水工试验所西迁重庆,任编译组技正兼主任。

赵世暹于1925年加入中华邮票会(19号会员),另外在1930年3月版《新光月刊》第18期新会员题名录为166号会员。赵世暹以收集实寄封片为重点,多而且精,堪称国内首屈一指。张赓伯曾撰文指出:“(赵世暹)我国集邮界之先进……集邮界之模范人物也。均初本集华邮,后乃专集连票信封,研究华邮邮戳。所集自海关一次全套以至万寿红印花,迄最近止,不下四五千枚。各种邮戳,几为搜罗殆尽,原拟出一华邮邮戳专书,嗣因本已出《邮戳纪略》,遂止,拟再加以考证,日后印一更为有系统之专书也。君搜集邮戳,为我国最完备之一人。除连票华邮信封集外,尚握有他人所无之极佳专门邮集三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