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吃货”袁枚是怎样谈“吃”?

2020-11-24 16:03:25 作者: 史上最著名“

01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数一数二的大才子,与曾任礼部尚书的《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晓岚并称,人称“南袁北纪”。事实上,他的文学成就尚在纪晓岚之上。他提出的“性灵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起袁枚,他的那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前年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小梁改编成曲,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袁枚,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然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是古往今来的头牌“吃货”,说得文雅一点,那就是中国首席美食家。袁枚兴趣爱好很多,但他自己把“吃”排在了第一位。他在《所好轩记》写到:“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

如今人人皆可以自称吃货,是自嘲也有自诩,不过若严格论起来,吃货除了爱吃,还应该懂吃,对吃有研究,会品鉴。文人作为芸芸吃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富于观察与想象,还有超强的表达能力,使得他们对于美食的推动和传播、对美食背后文化与风俗的探求乃至对于美食理念的树立,都有一份不可淹没的贡献。这其中宗师级人物乃袁枚是也。

袁枚的私家园林叫“随园”,他以随园命名的文集有2本,一本是《随园诗话》,另一本就是《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中国近代以前最成体系、也是非常有趣耐读的综合性饮食名著,这部堪称烹饪界的葵花宝典,时隔三百多年仍被奉为经典。

袁枚辞官后,有钱有闲,长期优游诗酒、风流倜傥的生活,加上为其掌勺的家厨王小余乃一代名厨,使他得以遍尝各式美味。袁枚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广搜博尝,“善取于人”。

有时,为求得食谱,袁枚不惜屈躬。一次出行途中,袁枚在一家小馆子点了一道菜叫芙蓉花蒸豆腐,色泽美观、味道不俗。袁枚当即向店老板索要食谱,店家不给,袁枚表示愿重金买下,蒋仍不予。袁枚急了,当场鞠了三个躬。店老板是认识袁枚的,他见状大笑:“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权贵,而今却折腰为豆腐!”言毕,赠予食谱。

袁枚在《随园食单》“序”中说,孔子和人一起唱歌,听人家唱的好,一定让对方重唱一遍,然后再跟着学,圣人于一艺之微,都这么善于向人学习,我“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余都问其方略,集而存之。”看,这才是集大成的美食家的精神境界。

《随园食单》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须知单”和“戒单”,集中表现了袁枚关于治味的理念,不但阐述了饮食烹饪的要义,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地。第二部分是菜谱,自海鲜单至菜酒单,包括了中国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流行的326种菜肴、饭点、茶酒的制作方法,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品种繁多,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至今,淮扬菜、本帮菜、杭菜、徽菜,万变不离其宗,都跳不出这本食单。

02

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世上万物事理相通,格物致知,有输入有感悟,那就能融会贯通。袁枚,他饱读诗书,不仅“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看他对饮食之道的侃谈,也非常过瘾!

下面摘录《随园食单》几个片段与读者一起品赏。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枒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鲞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

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简析】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