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国: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与上林铸钱三官

2020-11-24 16:04:33 作者: 徐龙国:汉长

白云翔认为,关于相家巷钱币作坊的性质,属于汉武帝上林三官无疑,至于隶属于上林三官的哪个官署,尚有待探究。有的学者认为是六厩铸钱工场,此观点尚可讨论。锺官、技巧和六厩可能是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主铸钱币的上林三官,但汉长安城内发现“六厩钱丞”和“六厩火丞”封泥的同时,还发现“技巧火丞”封泥,因此,在没有更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尚难断定相家巷钱币作坊是六厩的铸钱工场。

既然相家巷遗址不是六厩,但又发现大量的五铢钱范,那么,它是什么?笔者认为,建章宫修建时,可能把技巧铸钱工场迁到了相家巷。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巧一”五铢钱范模,标注出自相家巷,因不是发掘出土或实地调查所得,大家对此尚存疑问。2003年,相家巷修路挖沟,党顺民、赵晓明实地调查,在挖出的钱范中拣选到一件“巧”字的五铢钱范模,说明相家巷确实也出土“巧”字钱范。囿于相家巷为六厩的成识,并未引起他们应有的重视,更未据此修正以前的认识。从出土的纪年钱范铭文看,相家巷遗址最主要的铸钱时间在昭宣时期,过去著录的收藏品还有元帝及成帝钱范,在时间上正好上接高低堡遗址。

除了纪年钱范外,相家巷还有大量没有纪年的带“工”字钱范。据党顺民、吴镇烽的研究,这些钱范应是宣帝之前的遗物。他们认为,“巧”、“工可”、“工一”及无记号的范模上,“五铢”钱模的“五”字书写交笔直而微曲。宣帝“本始三年、四年、五年”范模上,“五铢”钱模“五”字书体交笔弯曲,呈炮弹形。“工可”、“工一”、“工四”、“第二工”、“大”、“甲”等铭文范模,早于宣帝年号,工匠也是宣帝以前制范工匠。姜宝莲、秦建明也认为,武帝时期的陶范模上目前还没有发现年号,但有些范模上面带“官一”、“官二”、“官三”、“巧一”、“巧二”铭文,应是汉武帝时期的范模。

关于上林三官的地望,钱币学及考古学界均有一些探讨。在未发现其他铸钱遗址以前,陈直曾认为相家巷为锺官所在地。1980年,陈直在《三辅黄图校证》中修正了这一观点,认为户县锺官遗址是上林三官的锺官所在地。兆伦村铸钱遗址发现以后,证明陈直修正后的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对四处铸钱遗址的综合考察,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锺官在户县兆伦村遗址已无疑义,姜宝莲、秦建明在《汉锺官铸钱遗址》中有详细的论述。高低堡遗址为建章宫修建以前的技巧官所在地,也是明确的。与前辈学者相比,笔者还有两点不同看法,一是建章宫修建以后,技巧官不是搬到了窝头寨遗址,而是搬到了相家巷遗址,相家巷遗址是技巧铸钱的新址;二是既然六厩不在相家巷遗址,那么唯一可能的是六厩在窝头寨遗址。

在《汉锺官铸钱遗址》中,姜宝莲、秦建明基本同意吴镇烽、党顺民关于上林三官为锺官、技巧和六厩的意见,但认为相家巷遗址钱范大多属于昭宣时期,是否为六厩有待研究。

关于锺官,以往文献多记载其地望在户县。姬荫槐也做了实地调查,认为户县兆伦村遗址可能为上林锺官铸钱遗址。1994~1996年,姜宝莲、秦建明等人进一步调查,证实户县兆伦村遗址即为三官之锺官铸钱工场。

关于技巧官。在以往的著录中,“巧”字钱范多出于高低堡一带,建章宫一号建筑基址的发掘,证明以前的著录不误。朱活认为,这里的范模带有早期五铢的诸多特征,属于上林三官五铢范模,建章宫是在上林三官统一铸币之后9年起建的,言外之意是,这些属于建章宫建设之前的三官五铢。另外,建章宫一号建筑基址中有8列钱模的钱范,其他几处遗址少见,也具有早期钱范的特点。因此,有学者认为,从铸钱时间上来看,该遗址出土的五铢钱范,应包括郡国五铢到三官五铢。以高低堡为中心的铸钱工场是太初元年以前的技巧铸钱工场,太初元年以后因建章宫的修建而迁废。

建章宫前殿基址下的铸钱遗迹,证明其铸钱时间早于建章宫建筑时间。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上距元鼎四年上林三官铸钱有9年时间,距元狩五年则有14年时间。

技巧从建章宫迁出以后,去了哪里?有学者认为迁至窝头寨,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相家巷被认为是六厩的铸钱场所。《汉旧仪》云:“天子六厩,未央、承华、騊駼、骑马、辂軨、大厩也,马皆万匹”。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置水衡都尉,六厩是其属官之一,应在上林苑内。但相家巷不在上林苑,而在长安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