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国: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与上林铸钱三官

2020-11-24 16:04:33 作者: 徐龙国:汉长

自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后,西汉铸钱遗物受到金石学者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汉长安城地区西汉铸钱遗址及钱范的发现,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多,除大量的研究论文之外,还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如《关中秦汉陶录》、《秦汉钱范》、《新莽钱范》、《秦汉钱币研究》、《汉锺官铸钱遗址》等。学者对西汉时期的铸钱遗址、铸钱技术、工艺流程、五铢钱分期、何为上林三官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但是,不少研究常以收藏者的藏品为依据,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十分缺乏,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收藏品对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如上林三官钱丞及火丞封泥的发现,使何为上林三官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但多数收藏品失去了出土地点信息,给研究造成一定混乱,使上林三官地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铸钱遗址的研究上,以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为基础,注重遗物的出土地点,以此判断遗址的时代及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陈直、蒋若是、党顺民、吴镇烽、姜宝莲、秦建明、赵晓明、白云翔等学者,都曾对上林三官作过有益的探讨,基本搞清了何为上林三官及三官各自的职能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即上林三官在何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长安城地区汉代铸钱遗址的考古发现,重点对上林三官在何处作进一步探讨,以期有所推进和创见,并以此向大家求教。

一、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的发现

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主要指西汉长安城及上林苑内的铸钱遗址。文献记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上林三官负责五铢钱的铸造,即历史上著名的上林三官。实际上,自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即开始了五铢钱的铸造,也就是所谓郡国五铢。为了便于上林三官问题的讨论,本文主要对五铢开铸之后至王莽之前的铸钱遗址进行研究,其他时期的铸钱遗址或钱范出土地点,仅作一般性介绍。澄城坡头寨铸钱遗址,学界已断定为元鼎四年之前的铸钱遗迹,且已超出上林苑范围,不在讨论之列。

目前,汉长安城地区发现的西汉铸钱遗址有四处,每一处面积都比较大,包括了几个自然村,为了行文方便,文中仅以较有名的一个村庄指代。他们分别是:汉长安城内西北部的相家巷遗址,汉长安城以西建章宫内的高低堡遗址,长安县窝头寨遗址和户县兆伦村遗址。为了便于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以及取水、用水之利,遗址多分布在河流岸边。除相家巷外,其他都在都城之外的上林苑内(图一)。

(一) 兆伦村铸钱遗址

位于陕西户县(今西安鄠邑区)兆伦村,东北距汉长安城约25公里,西南距户县城11公里。钱范主要分布于兆伦村东北部新河及蚰蜒河两岸,在兆伦村内及石桥村东部发现窑址。历年来,发现西汉五铢钱及王莽时期的铜钱铸范、陶范模及大量陶背范,两河口附近是陶范分布的密集区域。遗址中发现大量王莽时期的范模,其上有“锺官前官”铭文,如“锺官前官始建国元年三月工常造”等,证明该遗址为锺官铸钱工场无疑。

20世纪60年代,苍龙河改道时曾挖出大量钱范及冶铸遗物。1991年,姬荫槐曾对该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大量陶背范及一些陶范模,其中一块范模上有模糊不清的“锺官”二字,以此推测,这里是“汉莽时京师直辖锺官——上林苑国家铸钱场之一”。

1994~1996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于2004年出版了调查报告,对遗址的内涵及性质做了详细揭示,进一步确认其为西汉锺官铸钱作坊遗址。遗址出土五铢钱范及王莽钱范,还有半两、五铢、王莽铜钱及上林瓦当等。五铢钱有穿上一横、穿下半星及无记号几种,另外还有一种四决纹五铢。半两钱有榆荚、八铢、四铢、有郭等几种。从出土的遗物推测,该遗址铸钱时间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到王莽时期。

2015年12月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大面积钻探,以确定遗址的保护范围。这次考古调查,在兆伦村东南发现一座古城,其南墙长约1038、西墙残长500多米,东、北墙尚未找到。推测该城址可能为文献记载的锺官城。目前因缺乏充分的发掘及解剖资料,尚难确定其筑城时间。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