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汉武帝此生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彻底解决了西汉初年的藩王问题。但奇怪的是,汉武帝之后的有些朝代(如西晋、明朝初年)同样有藩王问题,却没有皇帝模仿“推恩令”。这是为什么呢?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古代藩王问题比较严重的朝代有三个:西汉、西晋、明朝。但西汉的藩王问题与西晋、明朝的藩王问题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藩王割据的权力基础不同。
由于历史的惯性,汉高祖登基后不得不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因为是两套平行的地方权力体系,所以西汉诸侯王在中央直辖的郡县中是几乎没有实权的,西汉诸侯王的权力基础只有王国封地。
正因如此,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将西汉诸侯王的封地逐渐肢解并通过中央任命的国相架空诸侯王对封地的统治,困扰西汉长达六十多年的诸侯王问题也就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中央还没动用一兵一卒。
西晋藩王在大一统朝代的藩王中是实力最强的,不仅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封地,还通过兼任地方官员(如州刺史、都督、将军等等)而控制了本应由中央直辖的地方大权,只削减封地无法解决藩王问题。
明朝初年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本质上是由皇子担任的封疆大吏和边关大将。明初藩王虽然控制了不少地方权力和军队,但没有封地的治权,比如朱棣所住的北平由中央任命的布政使负责管理。
因为没有封地,所以“推恩令”根本无法解决明初藩王问题。建文帝的大臣曾提出过的明朝版“推恩令”(南北诸王子弟易封),即将藩王与家属分开,使其变成朝廷的外派官员。但没有被建文帝采纳。
综合来讲,汉武帝用来肢解诸侯王封地的“推恩令”无法解决西晋、明初的藩王问题,因为这两朝藩王的权力基础不是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