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护车撞死的曼尼——第二次营救失败
其实最出人意料的就是汤姆·提克威对这三次奔跑过程中每一次劳拉遇见人的命运的重新安排,这也就展示其哲学理性思维之下的安排,命运是具有可能性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每一次的碰撞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女权?爱情?生命?
其实对于《劳拉快跑》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核心都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电影。因为在《劳拉快跑》中,整个故事虽然是曼尼引起的。但是却是一直都在围绕着劳拉进行的,就像开始说的,劳拉是一个运行中的主体,而曼尼是一个静止的参考物。为什么丢失了十万马克曼尼没有自己想办法,而是向劳拉祈求帮助,整个故事讲述下来,曼尼似乎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等待劳拉的到来。因此便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其实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是上升到女权主义我觉得就拔高了他的道德制高点。
汤姆·提克威的哲学理性
在《劳拉快跑》中我觉得更多的展现的是一种在爱情的支持之下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不放弃。首先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曼尼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对于生命的渴望使得曼尼甚至要铤而走险,不惜抢劫超市,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而劳拉身为曼尼的女友,爱情是维护二人关系的唯一纽带,可能有人看到一直都是劳拉在奔跑,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女权主义,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而想,惊慌失措的曼尼在那个时候是无助的,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劳拉。这是爱情的结果,而劳拉对曼尼的不放弃,也是爱情之下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执着。
奔跑过程中遇见的修道女
面对生命的丧失,曼尼展现出惊慌之下的疯狂,他想寻求帮助,却不知找谁,他是无辜的,但是命运之下没有无辜,所以他只能想办法活下去,而劳拉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我们的道德观来说,劳拉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和曼尼是捆绑在一起的,曼尼的死或许也会导致劳拉受到牵连,甚至也会丢掉生命,当然这是基于我对剧情的猜测,而非剧情中表现出来的。
劳拉的迷茫,不知和人可以帮助自己
就整部电影来看,我觉得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生命的不放弃,生命就是曼尼,拯救者是劳拉。三次不同的奔跑,实则是三次不同的对生命的拯救,直到第三次才真正营救成功,曼尼的生命得以被拯救。对生命的尊重和不放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一点,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就是非常考验人的一件事,因为人的情感的复杂,注定使我们具有某种私心,哪怕是面对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这种心理变化的出现。这其实人的自我防范意识的一种表现,即便身为普通人当我遇见危险的时候我依旧会下意识的考虑自我的安危,这是生存的本能,而不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生命的可能性在命运之中的挣扎
开篇就曾说过,德国是一个具有诗意气息、哲学意味的国度,而德国诞生的文学艺术同样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汤姆·提克威则同样具有哲学思维,《劳拉快跑》在紧凑的节奏中用一种哲学的思维向我们展现了关于生命和命运的交织之下的多种可能性。命运的不可抗性、生命的脆弱似乎都在折磨着我们,我们面对命运很多时候拒绝服从,甚至在不断反抗,但是事实却是在反抗中我们甚至会丢失生命。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便是生命与命运交织之下最好的例子,当俄狄浦斯的父亲得知俄狄浦斯长大之后会杀父娶母,于是便将他送走,远离了自己的城邦。但是当俄狄浦斯长大之后还是回到了忒拜城,在回城的路上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忒拜的老国王。而之后来到忒拜解除了忒拜城的危机,被推举为新的国王,并且迎娶了原来的王后——俄狄浦斯的母亲。最终当俄狄浦斯直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之后,选择刺瞎双眼,自我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