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臣上朝时究竟有多辛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2020-11-27 22:29:24 作者: 清朝的大臣上

勤政殿图朝会之时规矩多,避免意外不吃喝,白花大肉不放盐,肥腻滋味难下咽‍

经历过这一路辛苦的大臣们终于到了太和殿,心想好不容易能松口气了吧,不好意思,还是不行。这时候会来一个太监用力“打鞭”三下,这就是提醒大臣们,皇帝马上到,各位请保持肃静。

皇帝到来后,朝会开始,这里说一个误区,皇帝在大殿上朝时,除了地位极高的亲王或是重臣在大殿内,其他大臣都是在大殿之外候着的,并不是像我们平常看到的电视剧中那样,大臣们都挤在殿中。如果皇帝是御门听政时,皇帝则是独自在乾清门内,其他官员按照品阶排在两侧。

御门听政图

而且除了这些,朝会中还有一大堆既繁琐又复杂的规矩。说话时需要怎么说话?穿衣时需要怎么穿衣?包括举手投足、站立的位置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不能有咳嗽等等不合规矩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了,随时都会有言官将之记录下来,朝会过后便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样一来,不说别的,人有三急,对大臣们来说,遇到内急时想上厕所就变成了一个大难题。而且就算大臣想上紫禁城内也没有厕所,从皇帝到宫女等等都是用马桶,大臣如果有内急,此刻能做的只有强憋着。如果真的发生意外情况,言官的弹劾是免不了的,所以各位大臣在上朝之前是能不吃就不吃,能不喝就不喝,防止种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影视剧中清朝大臣上朝

但如果在清朝时期碰到祭祀大典的朝会,这时候他们即使不想吃也得吃。清朝祭祀时尚食猪肉,宰杀过后的猪放入锅中煮熟。然后由皇帝带头,大家伙开始吃,千万不要觉得好吃,吃的时候都是白花花的大肥肉,最主要最可怕的是一丁点的盐都不会放。

一点盐不放的肥肉片是什么滋味不用多说,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能够忍住肥腻的味道不吐出来的大臣都很厉害。当然在这种时候,个人的人际关系又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跟宫中的太监关系足够好,足够铁,可以事先偷偷要一点盐,再趁人不备时偷偷将盐撒进肥肉片中,虽然味道还是不怎么好,但起码比起单纯肥腻的味道要强得多。

清朝祭祀大典

三跪九叩磕响头,护膝空砖必须有,跪拜之礼时常练,大臣跪功登巅峰‍

其实在上朝时,还需要考验清朝大臣们的另一项功夫,就是跪功。皇权的不断的加强,使得士大夫们地位逐渐变低。在明朝时期,君臣之间已经开始实行“五跪三叩”之礼,但是这种礼节一般都是在新皇帝登基或是重大祭祀典礼中才会使用,正常上朝都是对皇帝实行四到五拜即可。

清朝时期,这种君臣之间的跪拜礼仪更为繁琐、复杂、严格,在《清会典》中规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意思就是只要是朝会,不论哪种,大臣的三跪九叩都是免不了的。

清朝大臣跪拜礼

另外,如果有的大臣能在朝会上被皇帝召见谈话,或是加官进爵时,大臣都必须摘下头上的花翎,用自己的头部用力磕地。这个磕可不是简单的磕,还必须得发出声音,发出响声,能让皇帝听到才行,这种也被人们称作“叩响头”。

在太和殿和养心殿中,有着专门的实心砖以及空心砖,大臣们事先贿赂好太监,太监将大臣领到空心砖的地方,大臣轻轻一磕,就会发出声响,但如果是在实心砖上磕,把头磕的头破血流也不会发出那种响声,可见“叩响头”的难度之大。

清朝大臣跪拜礼

另外,有时候有的大臣因为长时间跪着奏对,还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例如乾隆十三年时,高达七十四岁高龄的吏部尚书刘于义因为长时间跪着上奏,在起立时因为体力不支跌倒,当场就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