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封建时代赋予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造反"这件事。在我们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诸侯、藩王等等的造反事件。但尽管造反的事情很多,可是成功的案例却寥寥无几,造反成功的只是小概率事件。因为造反实在是太难了,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而且造反的行动一般都是往中央都城打,而不是选择带着自己的人马去别的地方建立新的国家。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版图一直都地大物博。但这些造反者不选择另选他地而是一股脑的只认都城和中央地带也是有原因的。
周边地区还未得到如今的开发力度,而是一些不毛之地。我们尽管在历朝历代都是追求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且都是地大物博。但是除了中原地带以外,大多数地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生息。当时北面十分寒冷,而且还都是戈壁荒漠这样的地形,往东走都是大海,南部热带亚热带气候,遍布瘴气,现在十分富裕发达的广东省、广西省在当时基本是丛林密布,几乎没有大城市。西边的地形就不必说了,海拔高,人类大规模的繁衍生息是不可能的。
造反的藩王要想要在这些地方建立新国,那么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还不是在中原地区重建国家,而是要像原始人一样开始。这对于那些沉迷享受的藩王来说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而且这些周边的地方条件都十分艰苦,物质都不丰富,一个国家的基础除了国库的银两还要有满足百姓生活的起码基础。但这些周边环境是提供不了的,这也是那些游牧国家经常侵略我们中原边境的原因。他们缺少粮食和衣物这些生活必需品,又不擅长做生意,所以只能抢。
比如宋朝的对手辽,他们之所以发展起来也是在拥有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可以自己生产粮食的时候才迅速壮大的。此后的辽国更是气势如虹,更加好运气的是摊上了只有军事力量很弱的宋朝。在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从政的时候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贬谪到了这些不毛之地,比如范仲淹、韩愈、柳宗元等等。他们都被贬谪到南方的苦寒之地,更是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通过这些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课文都学过,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再有就是造反者们即使跑去了周边地区建国,但也因为地形的原因最终宣告失败。比如说元朝被明朝灭了之后,蒙古人只得回到他们的老家。但也没过上安生的日子,他们内部四分五裂不说还被周边其他国家不断入侵。地形也是蒙古人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些地区实在是长不出合适的大规模庄稼供百姓吃饭,而且气候也很极端。
他们之所以不选择不在周边建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深受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只有占据了中原地区才算是真正的得到天下。"逐鹿中原"形容的很恰当,表示打天下。只有问鼎中原,把都城建在中原才算真正的拥有江山。这个思想根深于数千年中国人心里,所以他们一旦造反大多数都会往中央打。而且只有得到中原地区的统治权才能够让周边的藩属国臣服。毕竟我们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朝贡体系,在人们心里只有在中原地区的政权才是老大。周边的国家都要在中原政权面前俯首称臣,所以即使去周边地区建了国,在中原地区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这样和之前当诸侯也并没有区别,毕竟还是要对人家低三下四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造反者偏偏要攻打中央的原因,其实我们回顾历史上的这些造反者,几乎没有有名气的和成功的造反者。这可能就是主要原因吧,天时地利再加上历史的原因,造反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那些地区环境恶劣,气候极端,再加上土地贫瘠。这样很难让百姓们繁衍生息,也很难建立一个富足稳定的国家。毕竟我们实行了数千年的小农经济,讲究自给自足,而不是贸易经济。所以只有占据了中原地区也是得到了天下的粮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