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纸上谈兵吗,不为人知的背后隐秘

2020-11-30 12:04:52 作者: 长平之战真的

而且后勤的补给压力也很大,秦国可以用运河来进行补充,可以就近补给。反倒是赵国虽然离都城近,可是上党郡处于太行山上,位置较高。后勤要经过山区的考验,本身就难度很大,再要补充举国之兵的需求,难度更是不小。

而且消耗的时间太长,赵国的财政已到崩溃边缘,不得不进行一场决战来解决旷日持久的消耗对峙战。当时主将廉颇多次被赵王要求进行决战,都被拒绝。这一相持就是三年。秦国没有怎么样,赵国反倒伤筋动骨。不得不换了主帅。而赵括就是担当这一重要使命,不得已而为之。

(图五 秦国换将 战神白起对赵军)

四、战略转换与国际策略失误

赵括接任主帅之后,面临国家财政的困境,不得不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开始进行决战。但是秦军的情报站做的非常成功,反观赵国却一直很是失败,连秦国的主帅换为战神白起都不知道,不得不说很是可悲。秦国对于赵括很是重视,事实证明赵括的统兵能力与战场决策还是很厉害的,只是命不太好,也没有认清主将以变人,还在以为是原来的主将。导致后来的决策失误,也就不难以认为为何会惨败了。

同时在于外交的运用上,赵国也是略逊一筹,被秦国算计了,导致赵军在面临包围时,却与一国去主动支援,反倒希望两国大打消耗战,最后两败俱伤。而赵国只能因为外援断绝,内部以无兵可派的尴尬境地中,失去了最后的精锐与国力。彻底失去第二强国的国力与优势。

(图六 长平之战形势图)

五、中计与速战决胜

赵括因为不知道秦军换帅,经过内部整合后开始进行决战,率军攻击。而秦军也采取相应的部署,把兵粮要地与主帅阵地都暴露出来,诱敌深入切断敌军粮道,困死敌军。而赵括在前进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企图攻击敌军中军主帅大营,但是在得知后方粮道被切断之后,知道自己中计了,最后不得不强攻。

另一方面向后方求援,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当时的赵军在断粮的情况下,采取进攻状态,而秦军则避开敌军的攻击,采取围困战术,企图困死赵军。就这样大军被围46天,多次的攻击都失败了,在这样绝境的情况下,赵括采取了最后的绝地反击。

(图七 赵括中计 被围挣扎求存)

六、残酷猛攻与意外结局

赵括最后把军队分为四部分开始最疯狂的反击,企图打破敌军的封锁,为赵国留下一部分军力。而事实这场战争打的十分惨烈,秦军拼死防守,而赵军绝望冲出重围。在这场生死之战中,秦国一度防线不稳。但是就在这危险情况中,赵军主帅赵军战死。使得赵军整体投降,秦国险中有险的获得胜利。赢得最后的胜利并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军,奠定最后的成功。

如果不是当时主帅被射杀,赵军说不定能够冲出包围圈,而秦军虽能胜,可也要损失不少。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即使秦国胜利了,也是伤筋动骨。可见当时赵括的能力还是有的,对阵秦军手腕还是挺不错的。只是运气不佳出了意外,也使得秦军轻易的获得胜利了。

(图八 意外嫌弃 赵军大败)

结语:

通过长平之战的背后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赵括纸上谈兵而使得赵军败亡,相反是因为赵国的国力难以维持而不得不选择战略决战,以减缓后勤压力与财政危机。企图通过决战而解决崩溃的边缘。当时的主帅廉颇拒不执行这一冒险策略而被赵王撤职,换赵括指挥这场国战。

虽然最后还是输了,不止输在对方换帅而不知情的情报上,更是被敌人冒险的战局部署上,还有援军断援上。但是赵括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赵军的整合与统御上,可以看出指挥能力还是有的,在被秦国埋伏与断绝粮道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冲击与决战。使得秦国的损失加大,不一定能够稳定防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功亏一篑,主将战死而赵军投降。否则结果真的很难预料,搞不好秦国得吃很大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