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君”宋仁宗,为何在西夏问题上会如此愚蠢?

2020-11-30 14:29:04 作者: “千古名君”

“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论语》

宋仁宗,一代仁君。历来关于他的评价中,不乏一些赞美之词。作为史上第一位以“仁”为谥号的皇帝,他的一生当得起仁,却也只是仁。

可这种仁,也只是简单的“仁义”。为君者,当以仁义之心对待天下人,却应该以雷霆手段御四方。而宋仁宗并没有做到,甚至于显得过于懦弱,而这种懦弱,被不少人称之为“愚蠢”。今日我们就从宋仁宗对西夏的态度,来说说宋仁宗被后世人称之为“愚蠢”的“仁”。

仁宗景祐五年,属于宋朝的藩属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离宋朝,宣布自立。国号为“大夏”,我们称之为西夏。这对于宋朝来说,自然是极大的挑衅。

在之前,西夏作为宋朝的藩属,往往能得到各种好处。因此不少西夏人称:宋朝之恩,不可忘。在对待这些藩属,宋朝往往采取和平建交的方式。甚至于一些偏远地区,还会被宋朝赏赐给他们。

可如今西夏脱离而出,这就宣誓宋朝的统治地位已经不如前。当李元昊写信给宋朝之后,宋朝诸多大臣纷纷请命,要求宋仁宗出兵讨伐西夏。

宋仁宗最初是同意的,甚至于下令削去李元昊的官爵,并且悬赏捉拿。从这个时候,西夏和宋朝的摩擦就不断。

1040年,在西夏宣布自立之后的第二年,李元昊就率兵攻打宋朝。李元昊素有野心,一边假装和谈,一边出兵延州。宋朝大意之下,延州局势一度危急。好在此时宋朝多有忠臣良将,延州大将刘平据守三山口,死守不出。

但是架不住西夏准备充分,虽然最终退出了宋境,但是甘陕青宁边境地区的防线就处于了被动状态。

皆知道宋朝一打不赢就会求和,这次宋仁宗却没有求和,而是任命范仲淹等人负责西夏边境事务。1041年,李元昊卷土重来。本有范仲俺坐镇,这场战斗也不至于败得太惨,只可惜有人不听范仲俺的话,最终在好水川之战中惨败。

这次战斗,让西夏看到了希望——灭亡宋朝的希望。所以第二年,李元昊再次卷土重来。在定川寨之战中,宋军再次惨败,好在西夏另外一支军队遭遇顽强抵抗,最终全军覆灭。

一路胜,一路败,李元昊想要两路齐进的美梦破灭,以至于再无进攻宋朝的可能。但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宋朝皆是惨败,这让西夏有了掀桌子的权利。

每个人都知道西夏绝不会安心于此,事实上之后西夏给予了宋朝极大的威胁。甚至于在金灭掉宋朝之后,西夏还蚕食了宋朝西北部的领地。

尤其是西夏的领地并不大,宋朝要想和平的方式,那就是灭掉西夏,一劳永逸。实际上在之后多年,宋朝面对金朝的威胁,依旧将西夏一度打的差点灭国。

可是宋仁宗,在经历了三次惨败之后,虽然表面扬言要征兵秣马,实际上却是要和西夏合议。其实西夏之所以想要南进,还是因为要掠夺资源。

可是几场战斗下来,西夏虽然都赢了,但架不住打仗消耗的资源。所以面对宋朝提出的和议,西夏求之不得。

毕竟李元昊素有野心,四处征战,国库早就空空如也。就算宋朝不和议,西夏短时间也不会攻打宋朝。所以这场持续了五年的战斗,最终在宋夏两朝的默许下,最终完成。

这次和议,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取消帝号并且将之前占领的土地换回来。而宋朝则是每年给予西夏一定补偿,其中包括白银、布匹、茶叶。

这次和议,被称之为“庆历和议”。

从结果上来看,宋朝得到了丢失的国土,并且让西夏再次归属宋朝。可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和议不过是宋朝为求和平,用钱买平安。在西夏没自立前,这些可都是归属于宋朝。现如今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就要用钱去换。

若是简单直接,将西夏灭亡,是否会有这么多事?从结果层面来说,和西夏继续打下去,才是宋仁宗最佳的选择。可是他太过于仁义,太会做皇帝,只想着守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