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法大师的学书经历,启发了无数人!

2020-12-19 14:32:12 作者: 这位书法大师

编后:以上沙老的学书阅历和领会信任必定可以启示我等后学,在此劝诫书友们: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沙老的“转益多师”和“穷源竞流”已给我辈指明学书方向。

美观 吧保藏

《集王圣教序》部分

乡前辈梅赧翁先生(调鼎)写王字最知名(见下图),书法界推为清代榜首。我在宁波看到他墨迹不少,对我学习《王圣教》,运笔结体各方面都有启示。只因我笔力脆弱,学了五六年,一无开展,不免心灰意懒。

梅赧翁书法著作

后又转学篆书

朋友中有写《郑文公碑》、《瘗鹤铭》诸体笔力强健,气候峥嵘,更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为了藏拙起见,我便舍去真、行书,专学篆书。先父在世时,也写篆书,刻印章,我约略知道一部分篆文。家里有《会稽刻石》、《峄山刻石》,书店里又看到吴大澂篆书《说文部首》、《孝经》(见下图)、《论语》,喜极,天天临习,加上老一辈的称誉,劲头更足。因为篆书写的人少,一会儿出了小名声。

清·吴大澂篆书《孝经》(部分)

吴大澂(ché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姑苏)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涵养。

再学梁启超方笔

在中学求学时,星期天常为人写屏,写对。但上下款按例应写真、行书,仍是见不得人,常常遗憾。后来见到商务印书馆影印梁启超临《王圣教》(见下图)、《枯树赋》, 结体逼似原帖,但运用方笔,锋棱崭然,大为惊讶。从此参用其法写王字,面貌为之一变。

梁启超临《集王圣教序》部分

又转学黄道周、兼学魏碑

再后几年,看到神州国光社等处影印的黄道周各体书,也多用方笔,结字尤别致,更合我食欲,我就抛弃王右军旧体, 去学黄道周。

黄道周楷书著作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 —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宝穴(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黄道周通地理、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独树一帜,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识有时令的人。世人敬称石斋先生。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拿手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机刚毅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豪放。有力气,又有姿势,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着重向右上横势环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毅,构成了自己共同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特性。

与此一起,我结识钱太希先生(罕)。他对 北碑功夫很深,看他振笔挥洒,精神贯注,特别是他结合《 张猛龙》与黄庭坚的体势来写大字(见下图),这一境地我最喜欢,为人题榜,常参用其法。我也曾依照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学叙篇》所启示的程序临写北碑,终因胆量欠大,造就浅鲜,比不上他人。 但这一进程也有优点,尔后写大字,参用魏碑体势,便觉展得开,站得住。

钱太希书法著作

钱太希,近代书法家,博采汉晋、南北朝、隋、唐诸书法家元众长,又受晚清崇尚碑学之风影响而努力碑学,又崇晋王楷书。故落笔挥洒,跌宕自若,亭亭玉立。西冷社诸同人誉与任革叔为“ 浙东二炒”。近代金石书画权威赵叔孺对钱太希的字点评甚高。称其字“天分异常,着笔幽雅,无时下之俗”。

再上溯魏晋诸帖、转益多师

廿三岁,初冬到上海,沈子培先生(曾植)刚逝世。我一贯喜欢他的书迹,为其多用方笔翻转,诡变多姿。看到他《题黄道周书牍诗》:“笔精政尔参钟、索,虞、柳拟焉将不伦”(宋荦旧跋说黄字似虞世南、柳公权),给我极大启示, 由此领会到沈老作字是参用黄道周笔意上溯魏、晋的。我就进一步去追黄道周的根, 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而且访求前代学习钟、索书体有成果的各家笔迹作为学习,如唐代的宋儋、宋代的李公麟、元末的宋克等人著作,都曾临习取法。 交游中任堇叔先生(堇)写钟字写得极好,我也常常讨教他。这就是我“转益多师”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