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法大师的学书经历,启发了无数人!

2020-12-19 14:32:12 作者: 这位书法大师

上海是书法家荟萃的当地。沈老虽过,吴昌硕(俊卿)、康更生(有为)两先生还健在,我经人介绍分头访谒讨教。康老住愚园路,我只去过一趟,进门便见“ 游存庐”三大字匾额,白板墨书,不加髹漆,笔力峻拔倒闭,叹为平生稀见。吴老住山西北路,我住海宁路,间隔极近,我常常随况蕙风(周颐)、冯君木(开)诸先生到吴家去。在我廿五岁至廿八岁四年中心,得到吴先生指导较多。听他谈论,看他挥毫,使我胸襟更开豁,视野更扩展。我从此特别 留意气势,留意骨法用笔,留意规矩改变,自觉前进不少。

吴昌硕书法著作

多所学习、诸体兼学

三十岁左右,我喜欢颜真卿《蔡明远》、《刘太冲》两帖,不时临习。颜又有《裴将军诗》(见下图),或说非颜笔,但我爱其神龙改变,以为气味从《曹植庙碑》出来,斗胆学习,也曾偶尔参用其法。我对历代书家也不是一味厚古薄今的。 我以为描摹碑本贵在似,特别贵在不似。

宋、元以来诸名家著作,尽有超越前人之处,我都引为师友,多所学习。篆书,大家学邓石如,我也一起取法王澍、钱坫。隶书,明以前人缺乏学,我独爱伊秉绶,也常用昌硕先生的隶法写<大三公山》、《郙阁》、《衡方》。行草,我对苏轼、黄庭坚、米芾、祝允明、王宠、黄道周、傅山、王铎都喜好,以为他们学古人各有专胜,各有开展。>

颜真卿行书《裴将军》部分

抗日战争期间,避地到重庆,手头无碑本,只借到肃府本《淳化阁帖》一部,择要临习。我对第十卷王献之书下功夫较多,虽然有伪帖,我爱其展肆,多看多临,有时会有新的境地出来。 因想到传世王铎墨迹多是临写古帖,取与石本对照,并不全似,乃至纯属自运,不守原帖标准,这就是此老成功的地点。昌硕先生临《石鼓文》(见下图)自跋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地。”也是这个道理。世人或讥评吴昌硕写《石鼓》不像《石鼓》,那就是“门外之谈”。

吴昌硕临《石鼓文》部分

最终穷源竞流,悟出书法真理

我的“转益多师”,还自己定出一个办法,即学习某一种碑本,还一起“ 穷源竞流”,兼学有关的碑本与墨迹。 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本体势从那里出来,作者用怎样办法学习古人,汲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本给予后来的影响怎么?哪一家承继得最好?举例来说:钟繇书法,嫡传是王羲之,后来王体流行,人们看不到钟的真帖,一般只把传世钟帖行笔结字与王羲之不同之处算作钟字特色。

我上面提到宋儋、宋克等人善学钟繇,曾作学习,就是“竟流”的比如。“穷源”的比如:郑构《书法撒播之图》把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诸家通通系归于王羲之、王献之下面,一脉相传,这是不稳当的。 欧阳询书体,远绍北魏,近接隋代《苏慈》(见下图)、《董佳人》方笔紧结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