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唯一”能世袭的武将世家:威震西北二百年,功绩超过杨家将

2020-12-23 14:32:09 作者: 北宋“唯一”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百岁仍挂帅出征的佘太君让人敬佩不已。在实在的前史中确有佘赛花其人,但她原本的姓氏应该是折,而不是佘。而折赛花的宗族便是为汉民族看护边境数百年府州折氏。

折氏有史可查最早的,当属唐代末年的折宗本,折宗本,号太山公。在其时还称之为“府谷”的府州颇有声威。

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折宗本得到了重用,其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戎马使”,还被封为了上柱国,也奠定了折氏数百年光辉的根底。

折宗本之子折嗣伦子承父业,官至麟州刺史,折嗣伦的三子折从阮因“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被李存勗重用,一向做到了府州刺史,永安军节度使,到了后周时期,折家更是遭到重用。折氏第四代的折德表,被封为永安军节度使,他的父亲折从阮担任邠宁节度使,“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在与北汉、党项的作战过程中,折德扆屡立战功。北宋树立后,折德扆入朝,自动归顺了北宋,折德扆的女儿嫁给了杨业,也便是闻名的佘太君。

或许由于说书人的耳食之言,折太君变成了佘太君,当然,前史上的杨门女将,除了佘太君外,多位都是臆造。佘赛花逝世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享年七十七岁。折氏在长时间地与汉族杂居过程中也逐步汉化,并成为了当地有声望的大族,因而,北宋皇帝也颁发了折家世袭府州知州的权利。

要知道,为了防范武将暴乱,宋太祖赵匡胤废除了代代秉承的藩镇,在当地上改派文官担任知州。当然,这些知州都是有必定的任期,不行秉承,折氏却得以世袭,足见赵宋皇室对他们的信赖,以及府州战略地位的重要。并且,折家也没有孤负北宋皇帝的信赖,他们一向处在作战的第一线,为北宋反抗西夏,辽国的侵略。

折德扆死于任上后,第五代折家将,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承继了父亲的职责。折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折御卿于淳化三年,以军功升任府州观察使。又在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北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打得韩德威单骑逃命。

折御卿日夜操劳军务,积劳成疾,患病在身。韩德威再次引兵来攻,折御卿带病出征,目睹儿子病重,折母劝他回家养病,折御卿却说:世受国恩,边寇未灭,今大敌当前,我怎能弃士卒而自便,死于军中乃武士本分焉,望母亲不要挂念,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言罢,涕泪纵横,带病出征,第二天不幸病死在军中,年仅三十八岁。如此忠肝义胆,令人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