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20-12-25 21:44:25 作者: 白居易:文章

中唐后期,由于党争剧烈,政局动乱,不少积极参与政治的文人屡受冲击。看清实际后,许多人纷繁退出政坛,隐居一地,朋友间诗酒来往,唱和不停,渐成高潮。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旗号性人物,白居易更是和其时的许多文朋诗友迎来送往,一再酬唱。

但谁能想到,从前的白居易,却是一个颇有雄心勃勃,立志要“兼济全国”的人。是什么,让他性情改动,归隐香山,悉心写诗,鼓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终究,他“王”者归来,成为一代“诗王”。本文为您回答疑问。

01

公元772年2月28日,河南新郑一户“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父亲白季康期望他终身平顺,干啥都简单,就给他起名叫白居易,字乐天。

白居易长到七个月时,家里人抱他到书屏前随口问,“之”是哪个字”?他伸出小手,精确地指出了“之”字,家人以为是无意蒙对的,便问“无”是哪个字?小男孩居然又指对了。换其他地方屡试这两字,居然都能精确指认,家人很惊讶,以为祖坟冒青烟,白家今后要出大角色了!

公然,唐朝中晚期,唐朝诗坛上出了一位蜚声海表里的“诗王”——白居易,而那个成语“略识之无”也撒播下来了。

白居易读书很吃苦,由于日夜不停的连读带写,他唇舌生疮,手肘生茧,眼睛近视,背也驼了,整个一副老成持重,未老先衰的沧桑面庞,很像咱们今天的高三学生。

16岁那年,他第一次出门去京城游学,带了自己的著作去访问其时的著作郎顾况,看到他的姓名,顾况说“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啊!”少年没吭声。

比及顾况翻开诗集,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隆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激动万分,“有句如此,居全国何难?白居也易,老夫前语戏之耳!”哈哈,人都爱有才的。

800年,白居易二上长安去科考,一举中第。激动的他,不由得提笔留言:“慈恩塔下落款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806年,为了应对高一级的考试——制举,白居易和好友元稹与世隔绝几个月,研磨其时社会和政治的各种问题,就每个问题写一篇文章,撰成《策林》七十五篇。

这本详尽厚实的学霸笔记,其间不少条目内容都成了主笔者白居易的政治情绪和诗篇见地。便是凭这本内容详实,一应俱全的学霸笔记,第二年的制科考试中,两人金榜落款。学霸笔记也成畅销书,被很多学子争相传抄购买。

02

被授官的白居易初涉职场,雄心壮志,雄心壮志,决计不孤负君民,为完成大唐中兴之梦而奉献自己的力气!

他作业热心高,政治志向更高,以笔为剑,双管齐下。

一边“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唯歌生民病,愿得皇帝知”,直陈时弊,多次上书“不惧权豪怒,亦任亲友讥”。

一边尚实,重情,写浅显,讽喻实际,写下了“不幸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一寸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卖花》;“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须钩爪锯牙食人肉?”等许多直击实际,揭穿贪官的诗文,也写出了风情摇曳,生动流通,令人叹惋不已的《长恨歌》。

几年内,他的文枪刀剑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朝廷表里,被奸佞小臣捂得结结实实的坏脓恶疮,被他刀光剑影密集式的射击后,千疮百孔,一览无遗:藩镇割据严峻,宦官擅权弄政,苛捐杂税,数不胜数,老大众不堪重负,生灵涂炭。

锋芒所向,使得他成为了某些操纵朝政者和权贵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此刻,“安史之乱”后,盛唐气候,早已消失殆尽。大唐王朝,表里交困,百病丛生,捉襟见肘,根深蒂固,不可救药,苟延残喘,像一辆失控的老破车相同,滑向深渊……

815年6月3日清晨,宰相武元衡上早朝时被人暗算于半路上。此事轰动朝野,哗然一片。满朝文武心知肚明是意欲把权弄政的藩镇实力所为,却无人敢说。

有志向有文明的热血青年白居易,却不明白一尘不染,第一个讲话了,藩镇实力猖獗到如此程度,堂堂朝廷还不出手,颜面何存?暴乱日夜即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