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好歹也算一代明君,为何区区一个侯景就能“乱梁”?

2020-12-29 10:26:40 作者: 梁武帝好歹也

2. 图谋不轨,大众罹难

在刚起兵时,侯景拟定了严厉的规章制度。但其下辖官兵,皆散兵游勇。再加上侯景自己的克己才能也不强,所以很快就从“令甚明,不犯大众”变成了“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全国知吾威名”。

侯景将杀人抢掠,变成了传达自己名声的一种方法。《南史》记载侯景大军每到一处便烧杀抢掠,而且有面庞姣好之女悉数送往兵营。一时之间尸横遍野,尸塞交通。“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六合”。

本来富庶的江南之地一时间“千里绝烟,人迹稀有,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而且侯景还焚毁了书本宗卷六十余万册,导致了前史的文明断层。侯景乱不论是关于社会生活仍是大众生命抑或文明学术而言都造成了深重的灾祸。

三、自抛者,天弃之

“梁武帝正确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在杜牧看来,身为竟陵八友之一的梁武帝在前期勤于政务,能够称之为一代明君。但后期,专心寄托在梵学之上,呈现了懒政、怠政终究国家灭亡了他都没有觉悟。侯景之乱,元凶巨恶就是梁武帝。

1. 昏聩无能的君主

“梁武帝以妖梦之故,思华夏牧伯之朝,卒自贻侯景之祸。只为揭其本根,而以之召乱”。梁武帝尽管有克复华夏之心,但却由于做了个梦的原因就将侯景招徕。他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侯景的为人,也没有调查他的动作。

而且梁武帝此人十分自负,其时侯景意欲谋反,屯兵寿阳之时,大臣便劝止武帝除之然后快。但他却表明“景孤危寄命,比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从此今后,朝中再也没有发出过不同的声响。

梁武帝的戎行也十分松懈,从萧渊明被俘一事中便可看出。在自己的地盘上,而且仍是与侯景联合作战终究却功败垂成。在追剿侯景时,“佥以王师之酷,乃至侯景”。梁军也是纵兵抢掠,不得民意。乃至有些当地大众还哭喊着,求侯景回归。

《南史》“侯景晓正德宿怨朝廷,密令要结”。萧正德是萧衍的养子也是长子,在他看来自己做太子是实至名归的。但萧衍立了自己的亲儿子萧统为太子,这在萧正德心中埋下了仇视的种子。

可是萧衍依然十分信赖这位养子,以至于他不断的索要武器、盔甲等,萧衍都几倍与之。在萧衍看来,自己有恩于正德也有恩于侯景。他们决然不可能狼狈为奸,篡位自立。而且他更信赖自己的实力,他没有从战胜中总结经验反而益发的胀大。

正是由于萧衍的怂恿,才导致了这场灾祸。而自己刚树立的南梁,还没有传给下一代就灭亡了。尽管侯景也曾立过许多皇帝,尽管那也是萧家后代,但那不是正统皇帝。不过是傀儡算了。

2. 野心勃勃的臣下

卢思道曾说“侯景背恩弃义,狼顾汝颍,萧衍失期幸灾,蚁聚彭汴。”是何能为,吾以折棰笞之”。侯景的奸滑狡黠,使其能在浊世中树立自己的实力。他所集合之人虽是乌合之众,但却十分忠心于他。

由于侯景十分谙熟权谋之道,他能够给跟从自己的将士带来既得利益。由于梁武帝的糊涂,其治下大众天怒人怨。这就给了侯景以待机而动,当本来站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一旦有了武器,有了能够依靠之人,必定会将自己所受之冤枉加倍而还。

侯景放纵作乱,就给了这些人报仇的时机。他们将本来不应倾注的愤恨,都发泄在了与自己原先相同的布衣之中。在烧杀抢掠之间,战士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他们以为自己现在也成了人上之人。

侯景的可怕之处在于能看透人心,他首要使用梁国宗室之间的对立,再使用权贵和大众的对立。而他自己就是对立的集合点。在他废弃了赋税之后,就收成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寿阳大众眼中,这是救世主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