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不该插手藩属国内政,为何朱棣却派兵介入了安南国内乱?

2020-12-30 11:16:32 作者: 明朝本不该插

上图——阻挠蒙古诸部侵袭的明长城

咱们无妨站在永乐帝的视点来考虑一下,当帝国南部和北部一起面临着要挟时,该优先处理哪一方?

占据在北方草原的蒙古诸部尽管是明军的手下败将,但战斗力仍旧非常强悍。在正面对立中,明军想要取得胜利也并非垂手可得;而南边的安南国持续要挟着帝国的边境区域,尽管其活动规划和所形成的影响却非常有限,但却让明帝国无法专注对立来自北方的要挟

所以永乐帝必然会挑选先消除安南国给明帝国带来的要挟。如此,永乐帝便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与蒙古诸部的业务中,并集结帝国悉数的力气来消除要挟北部边境区域的安全隐患。

上图——意在铲除蒙古之患的永乐帝

三、 胡氏擅杀陈天平触及永乐帝的底线

公元1404年,有一名自称是陈氏后嗣陈天平的人逃入明帝国境内,并将安南国的内部状况向永乐帝全盘托出。陈天平明确指出,期望永乐帝差遣戎行南下消除乱国的胡氏宗族。

在此之前,永乐帝也从前屡次接到安南国周边小国的恳求,期望可以出动戎行干与其内政。在完全弄清楚安南国内部状况之后,永乐帝命边境明军护卫陈天平回国继位。可是在归国途中,陈天平却遭到了胡氏的暗算。

在明代的朝贡联络之下,宗主国享有承受藩属国进贡和朝拜的权利。一起,宗主国还担负捍卫藩属国安全的责任。而这种责任从广义上说是维护藩属国的疆土安全,从狭义上说是要捍卫藩属国整体国民的安全。维护陈天平的人身安全,其实也是明帝国应尽的责任。

尽管现在仍无法承认陈天平的身份,但其时永乐帝确确实实将其视为陈氏的子嗣,并有意护卫他回来安南国继位。可是胡氏政权却欺骗了永乐帝并将陈天平杀戮,这对永乐帝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羞耻。即使是为了皇帝的庄严,永乐帝也必然会出动戎行征伐胡氏政权。

四、 结语

经过上述的剖析和论说,可以发现永乐帝其实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才决议出动戎行南征安南国的。不管从疆域面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上比,安南国都不值得明帝国大动干戈。可是,当东亚的格式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时,安南国所带来的不安稳要素就不得不让明皇注重起来。

假设永乐帝并不计划亲征蒙古,或许也并不会对出动戎行攻向安南国;大概率也只是是持续与其进行洽谈,并尽可能的化解两国之间的抵触。可是当亲征蒙古现已被永乐帝提上''工作日程''之后,永乐帝就有必要消除悉数可以影响其北征成果的不安定要素。出动戎行南下攻伐安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这些都是客观要素,主观要素其实也非常重要。所谓''皇帝一怒,伏尸百万'',胡氏政权对永乐帝的欺骗无疑影响到了后者软弱的神经。即使是为了帝王的庄严,永乐帝也有必要出动戎行南下,以报凌辱皇帝面子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