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六大名将,最后命运如何?只有一人得以善终

2020-12-30 20:51:55 作者: 陪朱元璋打天

我国的古代是一个封建帝制的国家,并且朝代也总是会不断的替换的,可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会是有一个缺点,便是就不得留开国功臣。他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尔十分决然的将那些陪着自己一同在沙场上征战数年的将士们给想办法的杀掉。所以关于那些敢留在皇帝身边干事的人也是十分的敬仰的,终究随时随地都要忧虑自己的脑袋终究什么时分会落地。那么曾陪朱元璋打天下的这六大名将,最终命运怎么?

1、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出色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好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当用在和州相遇的时机,装成老大众调查朱元璋的行为。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和蔼可亲,视士卒如弟兄的风格,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大众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伏莽,不能与朱元璋比较。他抓住时机,决定在和州投靠朱元璋。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忽然病卒,年仅四十岁。

2、邓愈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1371年(洪武四年),邓愈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集运送戎行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供给从征各部。

1377年(明洪武十年),吐蕃残部掠夺乌斯藏贡使。同年阴历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抵挡实力。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行进,进攻川藏,深化吐蕃内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拓荒国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喜讯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邓愈班师回朝,在回师途中患病。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明军抵达寿春的时分,邓愈因病逝世。

朱元璋闻讯大哭,中止上朝三天,亲迎棺木祭拜,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朱元璋还亲身挑选墓地,将邓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地松柏,制止砍柴打猎。并命人将邓愈的劳绩写入《洪武功臣录》。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奶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1357年(至正十七年),19岁的朱文忠(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军随军援助池州,第一次作战就立了功,打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兵,又攻下青阳、石埭、和平、旌德四个县。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戎行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1377年(洪武十年),李文忠授命与韩国公李善长一同协商军国要事。1379年(洪武十二年),洮州十八番族叛变,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并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还朝之后,李文忠陈述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恳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取水,朱元璋采用了他的主张。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