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元当时各种现状入手,了解其统治下的儿童境遇

2020-12-02 00:03:14 作者: 从蒙元当时各

《元史.地理志》云“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戍,宋患常在北方”。历朝历代中原虽统一,但祸患常在。蒙元四统八荒,铁骑遍布亚欧大陆,面对自己在马背上所取得的广大的统治地域及庞大的异族人口,蒙元人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如何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庞大的异族人。另一方面他们该如何宣扬自己的强大,使外国人都臣服于自己。儿童,作为一个国家的潜力股,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前途无量,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入住中原,蒙元时期儿童境遇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卑微的奴婢、残酷的制度和弱小的儿童

蒙古军队侵略亚欧各国时规定“进攻对方的城镇时,若对方抵抗,待城破事,除工匠,少数妇女和儿童成为奴婢之外,不管老幼,贫富,逆顺,皆杀之”。那时一战过后则是百万冤魂无处伸冤。明相耶律楚才深知长期以往蒙古军队将会遇到更强烈的抵抗,于是谏言“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荟萃于此城中,若悉数屠戮,我军入城将一无所获。”一语道破打战,最重要的是征服人心,有别于打猎,致猎物于死地的道理。

此后亡国者大多免于一死,从而沦为亡国的蒙人的奴婢,毕竟“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步奠倾殇,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谁又甘心做亡国奴,谁又忍心看“国破山河在”的惨状?但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战争是残忍的、残酷的,刀剑无眼,杀戮再所难免。元曲大家白朴儿时就有在逃亡时在江中舟上亲眼看着对岸母亲被推入江中淹死的惨痛经历,也是从这时他心中埋下了与元朝廷誓死对抗的根,一直到后来白朴都不愿入朝为官。这一时期的儿童,过早的经历亡国之恨,敌军之逼,背井离乡之思,与亲人阴阳两隔之痛,无依无靠,但又不得不自食其力,在本该天真无邪的年纪,本该长大成人,娶亲育子,然后孝顺父母,本该为前途而着急,而今却终日幽忧,家都没了一切都成了想象而已。

孩子、妇女们任蒙人像商品一样赠送、交换,无人权也无自由。与世界史中的“黑奴贸易”很像,不如黑奴那般买卖次数多,但和黑奴过的一样惨。在不懂事的年纪就生离死别的感受可谓撕心裂肺,更何况还被奴隶主无视人格、磨灭天性。也是在这时儿童本还不太成熟的心理被蒙人的所作所为扭曲了,迫使他们“人之初,性本善”产生了巨大变化,古有“老马识途”,今有“蒙人残害”,这种心理阴影一直深入孩子们的骨髓,陪着可怜的孩子们长大,那就是恨。这一切都仿佛为蒙元时代的终结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为了治理好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庞大的异族人,世祖时,励精图治,亟召用之,经过大臣刘秉忠,张易等人的推荐,世祖任用王文统为中书省,王得其宠幸,而权倾中枢,巨细俱问,大展宏图。就在王执权不久,“李璮反,以涟,海献于宋,尽杀蒙古戍军,引麾下趋益都。”世祖大怒,诛杀了与李璮有姻亲关系的王文统,这时蒙元统治阶级开始对汉人起了戒备之心,随后又借机罢了廉希宪,张文谦等力主汉法的儒者重臣。

也是在这时,四级、十等制度雏形已成,如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一切都按等级来决定。虽然等级制度表面上依据臣服蒙元先后顺序来定,但其实质就是压迫汉人,防止汉人及异族人篡权。这时期的中原儿童比起白朴时代的儿童又多了个身份,一为奴婢,二为下等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蒙人欺压,虽少了儿时亡国,阴阳两隔,背井离乡,但多了胯下之辱,咬牙切齿,奴役之恨,而不能发。《马可波罗游记》云“他们还有惯例,父亲从事什么行业,儿子也必须承衣钵。”

这种毫无眼见的制度,完美的,毫无破绽的巩固了蒙元的统治地位,中原地区世世代代都将为蒙元奴役?一是科举种族等级录取,二是子承父业,三是地方性的蒙古人的欺压。一直到元末期,蒙人为了更大程度的剥削,奴役汉人,他们兼并土地为牧场,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又沦为奴婢,也许是他们习惯了这种欺压汉人的快感,他们把汉人当做牲口一样对待,从屠城,等级,蒙人儒法治国这一矛盾的制度开始,儿童这股新生力量就成为了隐患。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