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看出魏延靠不住,暗中留下一员上将,成功反杀曹魏

2020-12-02 00:07:20 作者: 刘备临死前,

不知道,刘备他是怎么看出来马谡这个人是一个嘴炮的?但是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不听刘备临终忠实之言,依然采用马谡为先锋去镇守街亭,也就是当时蜀军的粮道。不过,最终马谡却公然违背诸葛亮节度,导致北伐无功而返!

在这里可以看出,刘备之言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已至此,诸葛亮也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同时,也会让世人不禁感叹,刘备的识人之术的确够神的。

那么,刘备在临终之前,除了对诸葛亮有恳求、要求之外,他还有其他的安排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撇开对阿斗的教育不说,单是蜀国的人才方面,刘备都有所涉及。而且,是在刘备吃败仗之前,他都有打算,要重用这一批人的。

刘备看好的人都有谁呢?一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向宠,另外一个却不是魏延。为什么说不是魏延呢?其实,在刘备临终之前,蜀国之前的五虎上将已经死去4个,也就只剩一个赵云,而且赵云的年纪也已经老大不小了。想要赵云再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出来,估计是希望不大了。

那么,对于之前自己破格提拔起来的魏延呢?此时已经成为能够独当一方的大将,但是呢,魏延也让刘备感到不安?原因很简单,从人文来说,臣属乃是由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加上自己一病数个月,竟然看不到魏延的人影儿来永安问好。更可气的是,魏延连一封慰问书信都没有。

换言之,倘若你是刘备,你会不会怀疑他呢?就类似关羽当年被斩之后,张飞还要连夜跑到成都找刘备理论,为什么不出兵攻打东吴?然而,魏延呢?没有丝毫的表示,这或许在刘备看来,往好的方面想魏延或许是安分守己,往坏了方面想,他魏延就是在等待时机。因为此前,已经有了黄元的反叛先例。

所以在刘备看来,魏延日后肯定是靠不住的。怎么办呢?没关系,蜀国还有诸葛亮在,魏延相信不敢乱来,再说此时的刘备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来管魏延的破事了。暂且由诸葛亮,权宜处置吧,如果魏延日常有异动的话。

而向宠,却是刘备在临死之前,亲眼所见他为国付出,而且此人忠实无二,是一个可以重用的人。《三国志·向朗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看看,向宠竟然可以在陆逊的凶猛攻势之下,保持整营完好,这不难看出向宠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带兵、防御能力的。不然,他不可能在陆逊的猛攻之下,保持整营完好无损。

后来,向宠被蜀汉朝廷任命为中领军,主要负责军中协调的相关事宜。

除了向宠之外,刘备还单独提拔一人,此人乃是刘备精心预留的大将。可以说,他是蜀汉后五虎上将之首,其重要程度完全不亚于早期的关羽。但是此人的性格、脾气,要比关羽要低调很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就是王平。

王平也是刘备暗中留下的一员上将,公元244年,王平带兵成功反杀曹魏曹爽的10万大军。王平的战略手法,就连姜维都要敬他三分。

一平,乃是刘备在汉中之战时,特意招降的大将。本来,王平是跟随曹魏混生活的。但是王平在曹魏却一直得不到重用,过的日子还不如姜维。(姜维此前也是曹魏臣子。),姜维好歹也是天水郡的参军,然而王平却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而且还是代理的。职位极其低下,基本上是没有出头之日的职业。

但是,刘备在汉中之战时,发现一半是一个将才,于是直接跳过所有的门槛,当即给王平一个“牙门将”的职位。后来,王平也一直被刘备照顾着,同时一直在磨练,直到后期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年在街亭之战中,为马谡打掩护。减少了不少蜀军损失,公元234年的,也就是诸葛亮死后,王平被任为“吴懿”,辅佐吴懿镇守汉中,兼汉中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