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法性到依附性,谈春秋时期家臣制度的发展及其改革

2020-12-02 00:06:10 作者: 从宗法性到依

家臣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家族管理制度,它对家臣的行为、职责、俸禄等各方面的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是构成贵族家族政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家臣制度萌发于商朝,而起源于西周,西周家臣制度与西周内部血缘关系政治化,即宗法制有着重要关系。而春秋时期的古代家臣制虽是直接继承西周家臣制度,但也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变动和发展。

一.春秋时期家臣制度的起源—西周家臣制度

1. 家臣的宗法性质

在宗法制及分封制形成的大背景下,家族中所有成员都隶属于宗法关系之中,宗法性也成为了西周家臣制度最主要的性质。家臣通常世代服务于同一家族,效忠于家主,从而形成了家臣世袭制;《逆钟》云:“叔氏曰:`逆乃祖考许政于公室。”说明逆的家族从祖父开始 ,就已是世世代代服侍于叔氏家族的了。在家臣的家族中,家臣这一身份以及职位会沿袭给后世,因此家臣家族会世代替家主家族处理事务。而家主也对这些家臣极为期重,时常会对他们进行奖赏,并授予他们较高的职位,赋予他们重要的事务。

此外,西周时期,家臣对家主来看具有很大的依附性。首先,家臣必然是依附于家主的,家臣的权力是家主赋予的,且许多家臣在家族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受到家主不二的信任;其次,在经济上,家主为家臣提供了土地、粮食等,因此家臣的生活来源几乎全部依靠家主。若是一个家臣家族失去了家主家族的庇护,可能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上立足。

2. 西周家臣制度的内容

西周的家臣中,除了来源于世袭的臣子外,家族内的其他宗族成员也是主要的部分。由于分封制的推行,受血缘纽带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宗族成员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以宗主为最高层次的体系。家臣关系实际上就是父子或兄弟关系。

在西周时期,家臣的职责更多的是管理家主的内务,很少会涉及到政治当中。在家臣的设立上,西周中后期的一些家族在策命以及职位设置方面都模仿当朝的官制作为蓝本,这可以视作家臣的拟公化。家臣的职官职能日渐专业化,虽说此时的家臣职责与当朝官员职责相似,但是其始终没有过多的参与到政事中来,所以他们与当朝官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西周时期的家臣拟公化只是一个潜在的开端,并没有真正的发展。

二.春秋时期家臣制度的延续

1.宗法性在春秋时期的延续

家臣制的宗法性质和宗法制有着紧密的关系,宗法性是西周家臣制度最明显最主要的特性。春秋时期各诸侯势力上涨,家族仍然是基本的政治单位。使得宗法性作为主要特征也延续了下去。

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影响下,宗主在家族内仍然有着无出其右的大权以及地位。小宗,也就是政治化的家臣,必须服从宗主并听从宗主的调遣。宗主可以支配和管理家族所拥有的的财富,《礼记》记载:“天子有天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视为制度。”可见统治者赐予每个家族的土地都是由宗主领取的。

宗法观念依旧存在,也是宗法制得以延续的一大原因。当时亲亲观念仍然盛行,《左传》记载“任家臣,内姓选亲,外姓选旧”,人们对于同宗族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而人们凡事都将家族放在首位,公孙寿曾对人说:“虽亡子,犹不亡族”,可见他们为了家族的存在,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性命。一种基于血缘纽带关系的宗族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

2.依附性在春秋时期的延续

此外,家臣家族中,世袭制度仍有所存留。家臣的位置除了宗亲之外,往往就是一个家臣的家族世世代代供职于一个家族。《逆钟 》记载逆的家族从祖父开始 ,世代服事于叔氏家族,而且职位不变,不难看出职位世袭在春秋时期依然存在。

世袭制决定了家臣对家主的世代依附。首先,家臣在经济上依附家主,这是依附性的根源,家臣家族弱小,经济需要担保,他们只能依靠家主宗族赐予的财产生活,但如果家臣不再担任相关职位,土地也就不再归属于他。因为土地是以家臣的俸禄赐予的,家臣没有归属权。因此 ,家臣只能累世依附于家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