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蜀汉“五虎上将”与曹魏“五子良将”的正确排名

2020-12-02 15:21:14 作者: 三国正史中蜀

张辽

文远将军可能是曹魏第一大将:勇冠三军,智武双全,名将之风用来形容张将军是不过分的。201年张辽随夏侯渊征讨反叛的昌豨等人,夏侯渊数月难克商议退军,文远将军孤身入敌营,劝降昌豨;207年张将军随曹公轻骑奔袭乌桓,临敌冲阵,力斩乌桓单于蹋顿;208年征讨反叛的陈兰、梅成,梅成诈降,骗过于禁与陈兰合兵逃窜入险峻的天柱山,诸将皆以为贼军藏匿难寻且山地险峻,大军难以展开,张将军力排众议,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而”,率军入山,突袭敌军,阵斩陈、梅;215年,孙权率10万众进犯合肥,张将军以仅仅800敢死之士逆击敌军,往来冲阵,直至孙权麾下,喝其决战,吓得东吴诸将胆寒。尤其自己突围,听到陷于吴阵的敢死兄弟悲呼“将军弃我乎?”再陷重围,救出士卒的举动,真可谓不负“与子同袍”之义,堪为名将典范。孙权一生畏惧张辽,告诫部下“辽虽病,不可挡也,诸将慎之”。

于禁

于文则治军稳重,早期颇有良将之风,攻吕布,破刘辟(黄巾),斩桥蕤(袁术),战张绣,处死与自己有旧的昌豨;斩杀作乱的青州兵后不向曹操辩白而先立营寨。坚猛勇毅,不慕虚名,可谓名将。但是襄樊战场,被关羽水淹七军,三万士卒尽降,江陵被吕蒙袭破后,又投降东吴,于节有亏。曹操称其“相交三十年,临危处难不及庞德”。不过现在有的朋友认为于禁投降是牺牲自己名节,保全士卒,这就见仁见智了。

乐进

乐文谦,身形短小(三国志为数不多的体型描写),胆略过人,临阵先登,不惧矢石。不过高水平的战绩较少,曹公曾将乐进和张辽、于禁一起表奏朝廷,称他们“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张郃

儁乂实力应该仅次于张辽,在袁绍手下与公孙瓒敌对时,就已经“郃功多”。袁曹对决时,曹操将张郃的归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后攻取邺城,击败袁谭,从破马超。在与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对峙的战场上表现也颇为活跃。一生主要的败绩是被张飞狭道击破,木门道膝中飞矢而亡,只能说是“将军难免阵上亡”。

徐晃

公明将军同样不慕名利,治军严谨。归于曹公后先后从征吕布,从破刘备,斩杀眭固,从破颜良、文丑。又从征马超,从征张鲁。公明将军独自领军的战例不多。封神之战当属襄樊战场正面击败关羽。但是三国志的记录特别简单“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据说公明将军的武力是成长型的,早年曾受关羽点拨,如今能正面将关羽击退,确实武艺过人。荆襄之战公明将军首功,曹操曾亲自迎接,把酒相敬,称其为“周亚夫之风”。

以上就是“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简单评述,陈寿在这两传中也曾自己点评过: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知张辽、徐晃之备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