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2020-12-03 01:42:49 作者: 天下江山第一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瀕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一首千古绝唱《鹤梭》,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有众多传说。有一则:辛氏在长江边开设的酒店,有一个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告诉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辛氏得到此鹤之后,酒店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就这样过了十年,这个道士又来辛氏的酒店,取笛吹奏后,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这是黄鹤楼众多传说中广为流传的一个。

还有一个则是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当时,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到了唐朝之后,黄鹤楼的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现如今的黄鹤楼是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黃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这座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悦,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