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特殊文体,从此影响了国人上千年的诗词创作

2020-12-03 13:39:19 作者: 中国人发明了

“诗话”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起源于宋朝。

文学界公认的第一部诗话,便是欧阳修所作的《六一诗话》。既是“诗话”,其内容自然是围绕着诗人、诗句和诗坛而展开的。其形式有点像是现在的记录文学,作者以个人角度向读者诉说诗人的生平往事、创作经历、诗句解析以及同时期诗坛的发展情况。当然,也会提到一些创作理论,或诗歌史上的一些典故、文学知识等等。

在北宋前期,诗话还未盛行。但在“江西诗派”兴起之后,诗话的流行就像是井喷一样,同时期的文坛上涌现了大量诗话作品。

黄庭坚不但是一名诗人,他还是一个对江西诗派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文学家。以黄庭坚为首的诗人,组建了专门钻研诗歌的小圈子。类似的小圈子在当时还有不少,这些都为诗话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江西诗派的作品,往往是流行诗话的主题。不过,许多出身于江西诗派的诗人,同样也是诗话的创作者。例如:陈师道就曾写了一部《后山诗话》,吕本中亦著有《紫薇诗话》。仅从这些诗话中,我们就能梳理出完整的两宋诗歌发展史。

在北宋,最有价值的诗话莫过于惠洪的《冷斋诗话》了,这部作品里的观点虽不新颖,但却继承了苏轼的思想,作者主张诗歌应该具备意境和赏读的趣味,只有二者兼备的诗歌才能被称为杰作。不过,虽然惠洪反复强调意境和趣味,但他又在诗话里对黄山谷的诗句进行了点评和赞扬。

《潜溪诗眼》是范温所著的诗话作品,从这部作品里我们能看到黄庭坚的影子,范温的文风堪称黄庭坚之复刻。范温强调的是诗之法度,认为:诗句最关键的创作流程是“炼字”。所谓“炼字”,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作品的需求,反复筛选最具表现力的字词,以达到让每个字句都贴切的目的。

当然,除了深受黄庭坚影响的部分之外,范温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例如:他认为应该结合禅学来赏读诗句、学习诗句,秉持一颗贵识与善悟的本心。《石林诗话》的基调与前者相反,作者叶梦得在作品中批评了黄庭坚,主张作诗应追求浑然天成。

相比于北宋的诗话,南宋的诗话则更加繁荣。

这一时期的诗话文风,已变得相当成熟,闲谈的内容几乎不可见,都是一些专业性极强的点评。南宋文人开创了诗话的体系结构,此时的诗话已不再是简单的结缀点评。

南宋诗话的代表作《岁寒堂诗话》成书较早,上卷的部分是一篇论述诗歌的文章,有点像是现在的专业论文。作者张戒在上卷指出,诗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切莫空谈理想,应该从现实角度出发,将咏物和言志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含蕴和含蓄,让作品留有余味。

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则大加批判黄庭坚,支持欧、苏的诗风。这部作品虽不算佳作,但却充分体现出了南宋诗歌的转向。到了南宋后期,以《白石道人诗说》为代表作的理论性诗话大为盛行。这一时期的诗话已不再具体评价某人的诗歌,而是进行总体性的论述。

相比于诗话,南宋的小说倒显得衰败。

若非一部《夷坚志》,多半世人都会觉得南宋并无小说留存。

这部作品的取材可谓相当繁杂,从忠臣孝子、释道淫祀到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可谓应有尽有。小说里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神奇且诡异的,充满了荒诞主义色彩。这部作品在当时并不被看好,时人给的评价也很一般:“贪多务得,不免妄诞”。不过,作为读者的我们,自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阅读其中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一部南宋时期的小说,《夷坚志》反映了宋人的生活习惯、掌故民俗、医药和神学发展。若将其当做一本历史读物,我们便能从中找到许多可资考证的线索。例如:小说中《王从事妻》的故事,讲的是王从事的夫人在临安城遭到拐骗,等到五年后王从事来到衡州担任教授时,竟意外地在同僚的府上与夫人相遇。原来当年人贩拐走了王妻以后,以三千贯的价格将王夫人卖到西安宰府,可怜的王夫人就这样成了人家的小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