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棣的永乐盛世之后,为何不是永宣之治而是仁宣之治?

2020-09-23 10:26:45 作者: 大明风华:朱

大明朝近三百年,也曾出现过多次海晏河清的盛世,如著名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万盛世”等等,因为最近历史大戏《大明风华》正在热播中,观众踊跃,所以本文聊聊剧中历史时间里出现的明朝盛世。

《大明风华》

《大明风华》的历史时间线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永乐朝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天顺朝,期间明朝出现了五位皇帝和六朝年号,被史书公认的盛世时期有两个,一个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永乐盛世”,另一个是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父子联手打造的“仁宣之治”。

这两个盛世时期是连在一起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两代皇帝其实都是朱棣亲自指定的,比较类似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的三位皇帝,但又有不同,清朝“康乾盛世”是一体的,过程上是中间的雍正皇帝在纠偏,然后乾隆在雍正纠偏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到康熙的执政思路上去。

明朝的这爷孙三却在中间的明仁宗执政时间只有短短九个月的情形下,在他们连续执政的三朝里面造就了两个执政思路不同的盛世,最后继位且是朱棣亲自培养出来的朱瞻基并没有恢复祖父的执政思路,而是大部分继承了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一些治国想法。

《大明风华》朱棣

本应该是“永宣之治”的大盛世硬生生被拆成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朱棣和朱瞻基这爷孙俩的感情自不必说,朱棣不顾朱高炽的想法,霸道的给他决定了继承人只允许是朱瞻基并尽心培养,足以看出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

而且朱棣创下的“永乐盛世”的地位并不差,几乎是达到了明朝三百年来的最鼎盛时期,可为何朱瞻基没有继承祖父的盛世?其实不是他不想继承,他崇拜的就是朱棣,培养他的也是朱棣,可最后却只能无奈的继承父亲朱高炽的思想,原因很简单,国力不支加上被限制住了,为何这么说?本文略作分析。

明成祖朱棣画像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谁才是大明朝的“开拓之君”?

元末明初,因为长期的战乱,民生凋零,百废待兴,因此朱元璋在赶走元朝皇帝后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力,他的执政思路就三个字“不折腾”。从朱元璋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的人员流动到亲自定下若干个不征之国,都可以体现出这种修生养息的思路。

到朱棣夺得皇位后,明朝在朱元璋前面打好的基础下,国力略有回升,即使有“靖难之役”这样的战争,也没有影响到大多数人,“靖难之役”只在几个省份波及,并且朱棣的进攻并不在于占领多少地盘,双方都是只攻击对方的核心地区,其余省份基本上都是在观望,所以对国力的破坏并不大。

朱棣是马上皇帝,得位又不正,因此有胆量,也必须要创造出更辉煌的功绩,来证明他当皇帝是正确的,至少要让那些诋毁他的士大夫们闭嘴,在后世留下明君的好名声。所以,他以明朝本身积攒下来的家底和郑和下西洋获得的财富为本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永乐盛世”,主要思路就是内修文治、外讨不臣。

《大明风华》朱棣

对内,朱棣努力恢复因靖难之役造成的北方部分省份残破的经济和农事,招流民恢复生产。大规模疏通因迁都需要大量运送物资到北方的运河。设立贵州行省,加强北方、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并加强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工作。整理修纂证明盛世文治之功的皇皇巨著《永乐大典》。

对外,朱棣五征蒙古,经略安南。在关外遥远的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将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直接纳入到朝廷的管辖中来。恢复被朱元璋停止的海贸市舶司,恢复和日本中断了数十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安排郑和多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和海外各国增强交流,以至于来明朝的使臣“络绎于道”。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