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分分合合,揭秘东吴与蜀汉的外交关系

2020-12-03 14:34:11 作者: 三国:分分合

刘备和孙权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可以说刘备的统一大业就是毁在了孙权手上,孙权也明白刘备恨他入骨。现在孙权面临的压力丝毫不比刘备小,虽然夷陵之战获胜,但孙权现在真正的敌人已经不是刘备,而是曹丕。虽然在夷陵之战后,孙权还假惺惺地给曹丕上表称臣,双方还装模作样地互相恭喜,但实际上吴魏双方的所谓盟约在破关羽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孙权料定曹丕迟早要对江东发起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在打败刘备的过程中,孙权是留了力的,专门对付曹丕。果然不久后,曹丕便大举出兵,进攻东吴,宣告吴魏关系正式破裂。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远不是江东一国之力所能抵抗的。

在两弱对一强的格局下,孙权要想自保,还必须依靠刘备的力量,即蜀军在西线给曹丕制造军事压力,至少蜀军不要再卷土重来江东。刘备夷陵败后,元气大伤,但蜀军的基本实力还是具备的。万一刘备拼了老命,再来闹事,孙权就吃不消了。刘备也看出了孙权心中的压力,所以他给陆逊写了封恐吓信,说他不久就要再次伐吴,陆逊当然不吃刘备这一套。其实刘备此举意在试探孙权的底线,给孙权发出暗示,吴蜀关系未必就没有再次联盟的可能性。毕竟蜀国势衰,单独对抗曹丕,也是刘备力所不能及的。刘备不久后就含恨病故了,但他给继任的诸葛亮留下了与东吴再次联盟的可行性,对于这一点,孙权心里门儿清。这时的蜀吴关系,因为曹魏强大的军事压力,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这种迹象还不是很明显。孙权其实是不再想和蜀汉为敌的,当然前提是蜀汉承认他对荆州的统治权。只是孙权作为一个胜利者,他似乎不太能放下面子,主动向蜀汉示好,而是在等蜀汉主动找上门来,这样能讨价还价。

对于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诸葛亮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孙权联合。因为蜀汉立国的最高纲领就是北伐曹魏,蜀汉国力和曹魏根本没法比,如果孙权再和曹丕联手捣乱,诸葛亮也吃不消。在夷陵惨败后的压抑气氛中,与孙权修好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至少要在感情上说服自己。虽然诸葛亮很早就有与吴修好的战略思想,但蜀汉第一个提出与吴联合的高级官员是尚书邓芝。邓芝的辩才很出色,而且为人有胆识。所以诸葛亮一眼就相中了邓芝,派他出使东吴,完成吴蜀结盟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时孙权还是没有下定与蜀汉结盟的决心,他担心什么?主要还是蜀汉方面是否有诚意和他联合,孙权最不希望看到蜀汉趁魏军大举南下的时候,再东向复仇的局面发生。在确定了蜀汉确实无意复仇的外交底线后,孙权面对蜀汉主动伸出来的橄榄枝,还是羞羞答答接了过来。但是孙权还是在和邓芝的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想给自己与蜀汉的结盟战略卖个好价钱。

蜀汉建兴元年(即吴黄龙二年,公元223年)十月,吴蜀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争之后,终于再次走到了一起。这次邓芝赴吴谈判,只是初步确定了吴蜀联盟的框架,吴蜀之间官方性的正式结盟,则在蜀汉建兴七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9年)六月。这一年的四月,孙权正式称帝,随后诸葛亮力排朝内争议,派卫尉陈震赴吴,祝贺孙权即位。孙权在武昌和陈震正式签署了汉帝国(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和吴帝国的同盟合约,从此吴蜀两国亲如兄弟……这份盟约是明显针对曹魏的,主要内容是提前瓜分了曹魏的地盘,一旦灭魏后,豫、青、徐、幽四州归吴,兖、冀、并、凉归蜀。一般来说,同盟合约都会有一个重要内容,即双方给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任何第三方以武力侵犯盟约国的任何一方,其他盟约国都有责任出兵相助。吴蜀盟约就是这样。

自此之后,终蜀汉之世,蜀吴再没有发生过外交上的不愉快,双方合力对抗曹魏。为了及时了解对方战场的情况,双方军事首脑还经常向对方通报自己战区的战报,就差没在对方地盘常派联络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