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养了林则徐、左宗棠等名臣,却在中国近代史上被遗忘

2020-12-03 20:08:39 作者: 他培养了林则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呢?他的领路人又是谁呢?这就要说到林则徐的“大哥”了!

1802年(嘉庆七年),由陶澍等当年同榜进士为“消寒”发起成立了消寒诗社。参加者有顾莼、夏修恕、吴椿、洪介亭等人,当时他们都在翰林院供职,因经常活动于北京宣武门南,后改名为宣南诗社,参加人员也扩大为南方籍中小官吏和士子。陶澍作为发起人,被公认为诗社领袖。1805年,陶澍因丁忧归返安化家乡,诗社活动一度停止。

1814年(嘉庆十九年)冬,诗社再度活动,参加者有陶澍、董国华、胡承珙、钱仪吉、谢阶树、陈用光、周蔼联、黄安涛、吴嵩梁、李彦章、梁章钜、刘嗣绾、周之琦等人,除作诗以外,也讨论经学。同年十二月至次年四月,林则徐在京期间,也曾参加宣南诗社。30岁的林则徐在诗社里结识了年长7岁的陶澍,后来离京赴任江南浙江杭嘉湖道道台。

宣南诗社在当时汇集了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俊才,唱和诗书的同时,也讨论经世之学,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陶、林两人后来弘扬经世致用之学,“兴利除害”的思想,在当年的诗社中就有了荫芽。陶澍在宣南诗社“大哥”风范。

嘉道年间,由于吏治腐败,河工、漕务、盐政等大政均出现危机,两江之地是我国的渔米之乡、漕赋重地,解决种种弊端的要求更为迫切。陶澍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两江之地任职的。

1825年(道光五年)5月,从安徽布政使升任江苏巡抚的陶澍请缨试行海运,当时林则徐已升为江苏布政使。陶澍在林则徐等人的支持下,取得海漕试行成功。陶澍善于识才,更善用才。他一方面团结依靠经世派,吸取有益主张,共同进行改革,另一方面结合实际,舍弃经世派不合理主张,从而形成切合实际的政策、方略。林则徐渐渐地成为了陶澍改革集团主要成员。

1831年(道光十一年),任两江总督的陶澍破清代惯例再兼两淮盐政,9月,因整理盐务和镇压侉匪有功,被道光帝奖誉为“干国良臣”。陶澍在两江的政绩,主要还有治水和盐政改革,也都离不开林则徐的大力配合支持。陶澍向朝廷大力举荐林则徐。

陶澍、林则徐督抚配合十分默契,“亦师亦友”,成为事业上亲密伙伴。林则徐在陶澍进京述职和回乡省亲之时,两次署理两江总督。陶澍去世后,林则徐在海防、禁烟等方面功勋卓著,成为民族英雄,也与陶澍的思想有关。陶、林二人还在币制、赈灾等许多问题上见解相似,主张一致。

陶澍十分看重林则徐,许多大事都与林商议,或交林办理。因病开缺前,陶澍向道光帝推荐林则徐,说林“才干心细,十倍于臣”,建议其接任两江总督。

林则徐对陶澍也十分尊敬和钦佩。陶澍六十岁生日,远在汉口的林则徐撰七律30首,盛赞陶澍功绩。其中一首言道:“重镇南天半壁雄,良臣干国奏肤公。许身稷契经纶大,度世佺乔位业崇。孤宿联辉依斗北,海筹添卞耀江东。廿年开府垂名久,才是平头六十翁。”

1839年,陶澍逝于两江任上,林则徐奉旨调任两广总督。林则徐作挽联:“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字里行间也表达了要继承陶澍事业的坚定决心。

左宗棠早年三次会试落第,在其人生谷底之时,当时的朝廷重臣、一品要员陶澍给予鼓励,很赏识器重他,还在晚年将独子托孤给左,并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左宗棠从原来的一位私塾先生,发展成为晚清有名的朝廷重臣,其一生成就与陶澍的赏识和鼓励分不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